打开APP

多篇文章聚焦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褪黑激素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1. COVID-19
  2. 多发性硬化症
  3. 生物钟
  4. 褪黑激素
  5. 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2020-12-22 08:30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褪黑激素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1】JPR:新发现!褪黑激素或有望帮助增强大脑记忆!doi:10.1111/jpi.12703走在当地药店的货架跟前,你会发现鱼油、银杏、维生素E和人参等药品,目前其都被吹捧为记忆增强剂,其能够帮助避免机体认知能力的下降;同时你还会发现,褪黑激素常常作为睡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褪黑激素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NCI/NIH

【1】JPR:新发现!褪黑激素或有望帮助增强大脑记忆!

doi:10.1111/jpi.12703

走在当地药店的货架跟前,你会发现鱼油、银杏、维生素E和人参等药品,目前其都被吹捧为记忆增强剂,其能够帮助避免机体认知能力的下降;同时你还会发现,褪黑激素常常作为睡眠的补充剂在美国销售,如今看来,褪黑激素的销售人员或许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其用途了。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褪黑激素及其两种代谢产物或能帮助机体记忆在大脑中停留,并可能保护小鼠和人类避免大脑认知能力下降。

测试小鼠记忆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依靠其检查陌生物体的自然倾向,如果有选择的话,小鼠会花费更多时间去检查不熟悉的物体而不是熟悉的物体。诀窍在于,如果想要东西变得熟悉就必须记住它。和人类一样,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较差,当检测其对新事物的认知任务时,其表现地就好像两个物体都是新的一样。

研究人员对褪黑激素的代谢产物非常好奇,即其进入体内后被分解形成的分子;研究者Hattori解释道,我们都知道,褪黑激素在大脑中能被转化成为N1-乙酰-N2-甲酰-5-甲氧基犬尿胺(AFMK)和N1-乙酰-5-甲氧基犬尿胺(AMK)分子,这些分子或许可能会促进大脑的认知,为了检测这一假设,研究人员让小鼠先熟悉物体,并在1小时后给其注射一定剂量的褪黑激素和两种代谢产物。随后研究人员于第二天检测了受试小鼠的记忆力,结果发现,疗法治疗后小鼠机体的记忆力得到了改善,而且AMK是最为有效的,这三种物质能在大脑的海马体区域中积累,海马体是将机体经验转化为记忆非常重要的区域。

【2】JPR:重磅!科学家有望利用昼夜节律激素—褪黑激素来治疗乳腺癌!

doi:10.1111/jpi.12693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西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组在某些癌症类型(尤其是乳腺癌)中被褪黑激素(melatonin)潜在调节的基因,相关研究结果或能用来帮助开发治疗疾病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研究者Luiz Gustavo Chuffa说道,某些类型的肿瘤似乎与细胞所产生的褪黑激素的水平直接相关,而在遗传水平上来理解这种激素影响分子信号的机制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根据褪黑激素来开发个体化疗法。褪黑激素俗称为“睡眠激素”,因为其功能包括调节机体的醒睡周期,同时在实验室试验中,研究者还发现褪黑激素具有抗肿瘤特性;目前科学文献中提出的证据表明,低水平的褪黑激素或与癌症风险增加直接相关,而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就是,该激素能促进基因表达的调节,并有可能会增强肿瘤抑制基因的活性。

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中褪黑激素的水平较低,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褪黑激素的疗法能够增加肿瘤细胞的死亡并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这对于避免肿瘤进展和转移非常重要。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是否能利用褪黑激素来治疗癌症,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针对不同乳腺癌亚型的特殊疗法,其中一些患者或会对基于褪黑激素的替代疗法产生较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不会产生较好的反应。

【3】PLoS Biol:新发现!褪黑激素或有望帮助治疗COVID-19!

doi:10.1371/journal.pbio.30009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克利夫兰诊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褪黑激素(melatonin)或许有望作为一种治疗COVID-19的新型疗法,褪黑激素是一种能调节机体醒睡周期的激素分子,其通常被用作一种非处方的安眠药。

随着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蔓延,重新定向FDA批准的药物用于治疗目的或许仍然是治疗或预防该病最有效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来帮助识别一些有望治疗COVID-19的可能性药物,研究者发现,褪黑激素或许有望作为COVID-19的候选药物疗法。对克利夫兰诊所登记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表示,当调整了年龄、种族、吸烟史和多种疾病并发症后,参与者使用褪黑激素或能降低大约30% SARS-CoV-2检测阳性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非洲裔美国人群而言,如果对相同的变量进行调整后,其病毒检测呈现阳性的可能性会从30%增加到52%。

【4】Cell:褪黑激素或可作为新型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靶点

doi:10.1016/j.cell.2015.08.025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季节性骤然爆发或许是由春夏季患者机体中褪黑激素的水平下降直接引发,相关研究或可帮助揭示患自身免疫疾病的病人为何在秋冬季疾病的复发风险要明显低于春夏季,因为秋冬季患者机体中褪黑激素水平较高,而在春夏季则较低。

研究者表示,褪黑激素疗法或可通过恢复机体中T淋巴细胞的健康平衡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的临床症状,相关研究结果或可帮助开发治疗多种自身免疫障碍的新型疗法。Francisco J. Quintanta教授表示,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其被认为是由T细胞破坏髓鞘而引发,而髓鞘是包裹神经细胞并且保护神经细胞的一种物质,这种损伤会减缓或阻断大脑和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引发多种症状,比如视觉障碍、肌无力、协调和平衡困难、思考和记忆问题等。

【5】JAMA:褪黑激素分泌减少与发生II型糖尿病的较高风险有关

doi:10.1001/jama.2013.2710

日前,国际杂志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先前有证据表明褪黑激素可能在葡萄糖代谢中起着某种作用,研究人员在褪黑激素分泌减少与II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之间发现了一种独立的相关性。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褪黑激素受体被发现遍布于身体的的许多组织之中,其中也包括胰岛细胞,这反映了褪黑激素对诸如能量代谢及体重调节等生理功能有着广泛的影响。褪黑激素受体功能丧失的突变与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有关。此外,一项对非糖尿病患者所做的横断面分析显示,在夜间分泌较低的褪黑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增加有关。”在褪黑激素分泌与II型糖尿病之间的前瞻性关联在过去还没有被报告过。

波士顿布里格姆与妇女医院的Ciaran J. McMulla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褪黑激素分泌与II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分析是由护士健康研究组群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构成的。在没有糖尿病的参与者中——他们是在2000年时提供了基线状态的尿及血液样本——研究人员确认了在2000-2012年间发生II型糖尿病的370名妇女以及与其匹配的370名对照人员。用于确定基线褪黑激素分泌与II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包括对人口统计特征、生活方式习惯、睡眠质量检测结果、以及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进行限定。

【6】Sleep:褪黑激素补充剂降低β-受体阻滞剂影响睡眠的副作用

doi:10.5665/sleep.2122

在美国超过20万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以及高血压的药物。这些患者很多人存在睡眠问题,这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导致的,因为这些药物抑制夜间褪黑激素的产生。最近,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WH)研究人员发现褪黑激素补充剂可显著改善服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这项研究将发表在Sleep杂志上,早期研究提示β-受体阻滞剂和睡眠障碍存在联系,但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任何临床相关研究测试是否褪黑激素补充剂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睡眠。BWH副神经科学家Frank Scheer博士解释说:我们发现,褪黑激素补充剂能显著改善睡眠。该研究小组分析了定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16名高血压患者。这项研究参与者每天晚上睡前分别给予补充褪黑激素或安慰剂。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结果,实验采用双盲法,即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患者在服用何种药物。

【7】JPR:褪黑激素受体MT2基因多态与日照密切相关

doi:10.1111/j.1600-079X.2009.00736.x

褪黑激素通路是生物节律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之一,受环境日/夜周期影响。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日照时长及相应的昼夜节律的自然选择作用很可能对褪黑激素通路的遗传多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香港中文大学邓亮生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季林丹等研究人员对世界人群(CEPH-HGDP)褪黑激素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日照时长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示,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群中褪黑激素受体MT2(MTNR1B)基因的多态性与日照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同时在中国群体中得到验证。因此,褪黑激素通路,尤其MT2受体的遗传多态性很可能经历了日照的自然选择。

此外,该遗传多态性在前期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发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发病相关;近期报道的全基因组研究(GWAS)也提示其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位点。(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