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采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疗小细胞肺癌

  1. 小细胞肺癌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20-11-17 13:02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林文楚团队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在Fr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林文楚团队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上。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恶性的亚型,其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化疗方案可选药物有限。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几个月后会出现复发及耐药现象,进而死亡。近年来,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快速进展,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研究发展缓慢,难点在于未发现可直接作用的治疗靶点。因此,研发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癌细胞的生长不能同时离开两大关键基因的参与,当这两条基因中的任意一条发生突变时,癌细胞仍可存活;当这两条基因的产物同时被抑制,癌细胞就会死亡。合成致死是指两个非致死性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DNA损伤感应器蛋白PARP和同源重组蛋白BRCA1,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ARP抑制剂处理BRCA1突变细胞可产生“合成致死”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基于“合成致死”策略的PARP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人员在整合分析小细胞肺癌细胞、动物、临床样本的高通量测序大数据时发现,癌基因MYC家族基因与PARP1及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采用BET表观遗传因子抑制剂-JQ1,降低MYC和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产生DNA双链损伤修复缺陷。联合PARP1抑制剂BMN673和JQ1产生“合成致死”效应,特异性杀伤MYC家族基因激活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