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睡前刷手机容易抑郁?薛天/赵欢揭示夜间蓝光“致郁”神经机制

  1. 抑郁

来源:iNature 2020-06-03 13:44

除了产生视觉,光还可以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情绪。众所周知,白天使用光疗法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据报道,夜间过度暴露于光会导致抑郁症状,昼夜差异影响光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2020年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与合肥学院赵欢共同通讯在Nature Neuro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circadian rhythm-gated subcortical
除了产生视觉,光还可以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情绪。众所周知,白天使用光疗法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据报道,夜间过度暴露于光会导致抑郁症状,昼夜差异影响光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2020年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与合肥学院赵欢共同通讯在Nature Neuro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circadian rhythm-gated subcortical pathway for nighttime-light-induce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得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小鼠夜间照明(LAN)范例,显示LAN诱发了抑郁样行为,而没有干扰昼夜节律。这种作用是通过从表达视网膜黑素的神经节细胞到外侧缰核的核团背侧(dpHb)到伏隔核(NAc)的神经通路介导的。重要的是,dpHb受昼夜节律控制,在夜间比在白天更容易激发。这表明ipRGC→dpHb→NAc途径在夜间优先传导光信号,从而介导LAN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在考虑工业界普遍夜间照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这些发现可能是有意义的。



光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物种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在视觉产生中的明显作用外,光还可以调节多种生理功能,例如生物节律,睡眠和唤醒,认知和情绪。在典型的“白天”,昼夜动物可能会受到约12小时的持续光照。在人类中,光疗法具有抗抑郁特性,而夜间照明可能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睡前暴露在过多的夜间照明中(无论是“自然发光”还是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个人计算机),都会带来抑郁症状的更大风险。在不同的昼夜节律阶段,这些相互矛盾的影响表明,曝光时间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对这种明显的悖论背后的神经机制见解是我们理解光对情绪调节的基础,但尚待阐明。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光是昼夜节律的有效诱因。因此,光可以通过昼夜节律系统的调节间接影响情绪。先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形式的LAN可以在分子和生理水平上破坏昼夜节律。但是,有多条证据进一步暗示存在直接的神经通路,光线可以通过这种通路调节与昼夜节律恶化无关的情感行为。


▲研究提出了夜间增加光照引起抑郁样行为的一条神经通路(图源自Nature Neuroscience )

哺乳动物的光感觉主要是通过视网膜感光器实现的。除了成像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视网膜中还有第三组感光器:固有的感光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可调节非成像视力。它们使用黑素对蓝光(约480 nm波长)具有最高灵敏度来检测光,并将与环境辐照有关的信息传达给多个皮层下核。

该研究使用小鼠夜间照明(LAN)范例,显示LAN诱发了抑郁样行为,而没有干扰昼夜节律。这种作用是通过从表达视网膜黑素的神经节细胞到外侧缰核的核团背侧(dpHb)到伏隔核(NAc)的神经通路介导的。重要的是,dpHb受昼夜节律控制,在夜间比在白天更容易激发。这表明ipRGC→dpHb→NAc途径在夜间优先传导光信号,从而介导LAN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在考虑工业界普遍夜间照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这些发现可能是有意义的。

参考消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142-9/fulltex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