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新研究揭示抑制视网膜黄斑变性的方法

  1. 基因疗法
  2. 视网膜
  3. 黄斑变性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1-24 04:33

致盲眼病是6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作者揭示了两种主要形式的致盲眼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在小鼠水平成功治疗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2020年1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致盲眼病是6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作者揭示了两种主要形式的致盲眼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在小鼠水平成功治疗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文章作者,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和UVA工程学院的研究员Brad Gelfand博士说,该方法目前并不能够直接在临床使用,但具有较大的转化潜力。

新研究发现,黄斑变性的“干性”和“湿性”之间存在联系。Gelfand发现,在缺少一种特定的酶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导致两种形式的AMD的发生。他和他的团队确定,这种称为Dicer的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丢失,而这种丢失会导致视网膜血管过度生长以及其他损害的发生。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进一步,Gelfand通过采用一种已经用于治疗人类其他眼部疾病的基因疗法,在小鼠中恢复这种酶的活性。他的工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两种形式的AMD,但是还需要做更多的测试才能确定潜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成功的话,它将是治疗干性黄斑变性首个方法,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湿性AMD的治疗方法。

“就目前而言,湿性AMD患者必须频繁地接受眼睛注射,这很痛苦并且存在一定风险。相比之下,基因疗法疗法将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可以改善他们的视力,减少他们去看医生的次数。”

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Charles B. Wright et al, Chronic Dicer1 deficiency promotes atrophic and neovascular outer retinal pathologies in m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190976111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