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肠道微生物紊乱导致肠癌的发生

  1. 肠癌
  2. 肠道微生物
  3. 表观遗传学

来源:本站原创 2019-11-21 03:44

2019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法国Collège大学微生物系的一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衡会促进大肠癌的发作。作者发现,将结肠癌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会引起恶性肿瘤发展的病变和表观遗传变化。 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散发性结直肠癌是由于个人与其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在不利的环境下,可以触发宿主细胞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
2019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法国Collège大学微生物系的一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衡会促进大肠癌的发作。作者发现,将结肠癌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会引起恶性肿瘤发展的病变和表观遗传变化。
 
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散发性结直肠癌是由于个人与其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在不利的环境下,可以触发宿主细胞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DNA的改变,从而促进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作。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此前一些研究调查了微生物群作为这些相互作用的媒介的作用。基于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群中某些细菌触发的表观遗传机制有助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或恶化。他们随后在人类中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这项研究中,136只小鼠被移植了9名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粪便或9名无结肠疾病的患者的新鲜粪便。之后,作者在移植后7和14周检查小鼠的结肠。并且重点研究了异常隐窝灶(或ACF,一种癌前病变类型)的数量和恶化情况,微生物特征以及对结肠DNA的损害。他们还测量了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体重和血液指标。
 
粪便营养不良(肠道细菌组成失衡)与动物组织中遗传和表观遗传学DNA标记之间的联系已通过统计测试得到了证实。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那里获得新鲜粪便的小鼠体内出现了称为异常隐窝灶(ACF),这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然而,结肠组织则没有任何显著的遗传变化。
 
在验证了作为粪便移植供体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菌群失调情况以及与DNA异常(甲基化)之间的联系后,作者希望开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简单血液测试用于无症状患者的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这项研究表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微生物群会通过少数基因的高度甲基化而诱发动物产生癌前结肠病变。因此,CMI和/或甲基化细菌可用作此类癌症的诊断标记。当然,上述初步发现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和确认。(生物谷Bioon.com)

资讯出处:Gut microbiota imbalance promotes the onset of colorectal cancer

原始出处:Iradj Sobhani, Emma Bergsten, Séverine Couffin, Aurélien Amiot, Biba Nebbad, Caroline Barau, Nicola de’Angelis, Sylvie Rabot, Florence Canoui-Poitrine, Denis Mestivier, Thierry Pédron, Khashayarsha Khazaie, Philippe J. Sansonetti. 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ed microbiota contributes to oncogenic epigenetic sign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201912129 DOI: 10.1073/pnas.19121291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