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冉志华教授:揭开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面纱

  1. 肠道

来源:生物谷 2018-04-02 10:25

上海2018年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在分会场3“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中,冉志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外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团队卓越的研究。冉教授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8年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在分会场3“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中,冉志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外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团队卓越的研究。冉教授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为国际健康结果评估(ICHOM)IBD协作组成员、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科学委员会评委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AOCC)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营养支持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样本库分会IBD学组组长。他还曾担任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兼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的职务。

冉志华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发现的一些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遗传、饮食(高脂饮食、食品乳化剂等),分娩方式等。冉志华教授还介绍了肠内营养、粪菌移植等方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目前对于粪菌移植的适用人群还未有明确规范,但冉教授指出,明确肠道内菌群的功能应是确定适宜人群的前提条件。

肠道微生物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微生物失衡在IBD患者的肠道中普遍存在,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IB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体波动大于健康对照,变化受到炎症本身及药物的影响。也有研究提示在CD和UC中肠道微生物存在不同的亚型。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类型对于药物的应答、疾病的复发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些发现为IBD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相比诊断而言,微生物应用于IBD的治疗历史更长。目前包括VSL #3在内的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已经被用于UC的治疗,并被写入临床指南。但是另一些治疗方法,诸如粪菌移植仍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提示粪菌移植对于UC的治疗有效,但至今为止,并无证据显示粪菌移植可以使CD患者获益。

精彩还在继续,关注生物谷平台及官方微博@生物谷跟进会议最新动态!(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