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科学家阐明抗精神病药物的新型分子作用机制

  1. D2受体
  2. 利培酮
  3. 抗精神病药物
  4. 疗法
  5. 认知功能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2-04 22:53

2018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抗精神病药物是科学家们20世纪中期偶然发现能改变许多患者精神健康的药物,如今基于新型的结构设计,这些药物有望被改头换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就完成了精神病神经药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研究,他们成功破译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停靠在其关键受体上的分子结构,这一研究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

2018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抗精神病药物是科学家们20世纪中期偶然发现能改变许多患者精神健康的药物,如今基于新型的结构设计,这些药物有望被改头换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就完成了精神病神经药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研究,他们成功破译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停靠在其关键受体上的分子结构,这一研究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疗法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其它精神疾病等。

图片来源:Roth Lab, UNC

研究者Laurie Nadler博士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精确地理解了在人类大脑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何与其主要的分子靶点相结合,本文研究发现为后期设计新一代高效且副作用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中,研究者报道了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停靠在D2多巴胺受体上的晶体结构。

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精神病学专家Bryan Roth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亲身经历了当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局限性,这种药物擅长为患者消除幻觉和妄想,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解决患者的认知和社会感知缺陷,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多种疾病的风险,比如运动障碍、体重增加、其它代谢和心血管副作用。

其中很多副作用都源于当前抗精神病药物与多种类型受体(包括D2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深度理解其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更加精准的新型药物,比如Roth和其同事于2016年就报道,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疼痛缓释剂,其能够通过关键的阿片类受体发挥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吗啡的副作用。研究者表示,这种新设计的阿片样物质能够通过不同的阿片样受体选择性地发挥作用。

最后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的分子图像展现了药物利培酮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同D2受体进行结合,而这似乎无法根据此前类似的多巴胺受体的结构来进行预测。值得注意的是,D2受体还拥有一种特殊的口袋结构,其或能被研究人员靶向利用来设计副作用较小的选择性药物。(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Sheng Wang, Tao Che, Anat Levit, et al. Structure of the D2 dopamine receptor bound to the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risperidone. Nature 24 January 2018, doi:10.1038/nature2575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