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Neurosci:“心理”疗法治疗大鼠行为障碍的神经学机制

  1. 神经学
  2. 行为障碍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1-17 10:41

2018年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认知行为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
2018年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认知行为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疗压力相关的紊乱症状,例如抑郁以及创伤后精神紊乱综合征,但其治疗效果往往差异较大,而且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这种疗法只对部分患者有效。此前,David Morilak与同事们利用大鼠模型进行模拟治疗,即将大鼠在安全的环境下直接与压力来源接触,他们试图进一步理解这种疗法是如何改变大脑活性进而改变行为的。


在这项研究中,成年的雄性大鼠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压力体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了“暴露”疗法的大鼠表现出了行为能力的改善,同时他们的认知适应能力也在治疗之后有了显著的提升。研究者们证实,在治疗过程中大鼠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下边缘区域的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结果与此前对压力造成的精神紊乱的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结果十分一致:患者的上述大脑区域也出现活性降低的现象,而通过心理疗法治疗之后该区域的活性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揭示了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症状的内在机制,并且为靶向治疗压力引发的精神紊乱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生物谷Bioon.com)

资讯出处:Exploring the neuroscience of behavioral therapy in rat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