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7年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盘点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1. ACE2
  2. MyBP-C
  3. RUNX1
  4. SLCO1B1
  5. 左心室辅助装置
  6. 干细胞
  7. 心力衰竭
  8. 糖尿病
  9. 红肉
  10. 维生素D
  11. 阿司匹林

来源:本站原创 2017-11-28 23:06

2017年11月28日/生物谷BIOON/---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
2017年11月28日/生物谷BIOON/---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7 Update》数据显示,2011年-2014年,2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约有650万心衰患者;2012年-2030年,心衰患病率将会增加46%;65-85岁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发病率增加1倍;75岁-84岁女性人群的心衰发病率是65岁-74岁女性的3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告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冠心病1100万,糖尿病患者近一个亿,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强大后备军,而且中国也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中国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的心衰患者群的国家。

为建立并推广心衰规范化诊疗及全面管理体系,更好地提高全民对心衰的认知和关注,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等国内心衰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于2015年倡议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位“全国心力衰竭日”。

2017年11月26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心力衰竭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同发起今年“全国心力衰竭日”主题活动,本次心衰日主题是“知心声”。

针对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小编针对近年来心力衰竭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Nature:治疗心脏病有戏!阻断Hippo通路可逆转重度心力衰竭
doi:10.1038/nature24045

图片来自CC0 Public Domain。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和中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心脏的一种之前未被识别的愈合能力。在小鼠模型中,他们能够通过沉默Hippo活性来逆转重度心力衰竭。Hippo信号通路能够阻止心肌再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0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ppo pathway deficiency reverses systolic heart failure after infarction”。

论文通信作者、贝勒医学院再生医学教授、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心肌细胞更新实验室主任James Martin博士说,“心力衰竭仍然是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这种疾病的最好治疗方法是植入一种心室辅助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但是可供移植的心脏数量是有限的。”

心脏病发作时,血液停止流进心脏中,由于缺氧,部分心肌会死亡。心肌不会再生;相反,死亡的心脏组织被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瘢痕组织替换,这种替换并不有利于心脏泵血。心脏在功能上减弱;大多遭受严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会患上心力衰竭。

2.Circulation:血液癌症基因或是有效预防个体心力衰竭发生的关键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28911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拉斯格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个体心脏病发作后,其机体中损伤的心肌组织中Runx1基因的表达水平会明显增加。研究者表示,增加Runx1基因活性能力有限的小鼠往往会受到保护而低于不利改变所导致的心力衰竭。

如今研究人员已经在白血病发病和正常血细胞产生过程中广泛研究了Runx1基因所扮演的角色,然而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Runx1基因在心脏健康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者认为,患者心脏病发作后出现的Runx1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或许会诱发不利改变,从而影响心脏的形状及泵血功能。

Christopher Loughrey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Runx1基因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和血液癌症相关的基因Runx1 或许在心脏病发作后患者的心肌损伤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英国有50多万人被诊断为心力衰竭,尽管如今患者在医疗保健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关爱,但死亡率依然很高,目前研究人员急需开发出新型疗法来治疗心脏病发作患者的心力衰竭疾病。

3.JACC-HF:为阿司匹林正名!心力衰竭患者可安全放心服用阿司匹林!
doi:10.1016/j.jchf.2017.04.011


很多研究都非常关注阿司匹林在治疗心力衰竭上的安全性,近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CC: Heart Fail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UMC)的研究人员就发现阿司匹林在治疗心力衰竭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文章中研究人员对2300多名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或许并不会增加个体因心力衰竭而入院或死亡的风险。

当然了,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从理论上来讲,阿司匹林会干扰治疗心力衰竭特定药物的功效,此前两项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或会增加个体患心力衰竭并发症的风险;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11个国家的168个研究中心的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对比了阿司匹林和血液稀释剂—华法林的使用对患者的长期效益。

这些研究人员指定参与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随后对相应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患者每天服用352mg的阿司匹林,1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后,研究者发现,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19%的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疗或发生了死亡,而华法林组患者中有23%的患者发生了上述情况;此外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其它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心脏病严重程度等,最终他们发现,两组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并发症的风险上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当然了,阿司匹林并非没有风险,其会诱发消化道出血,甚至引发患者出血性休克;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与此同时,研究者Susan Graham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他认为,一般而言,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在任何时间里都会服用很多种处方药,这或许就体现出了研究药物之间潜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而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地研究才能够阐明患者摄入的一种药物是否会影响其它药物的作用效果,基于本文研究我们发现,阿司匹林的服用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的。

4.JAHA:干细胞“补丁”或有望成功治疗心力衰竭
doi:10.1161/JAHA.116.00391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题为“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Autologous Stem Cell–Sheet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for Treating Cardiomyopath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患者自身的肌肉干细胞来修复损伤的心脏或许能够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来自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大腿肌肉的细胞制造出了新型的“补丁”(patches),随后他们将这些补丁粘贴到了患者受损心脏的表面;接受疗法的27名患者的运动能力均被限制了,而且其对常用的心力衰竭疗法并无反应,同时这些患者并未出现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当其受损心脏贴上补丁后1年,其在运动能力和心脏功能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5.SCTM:新型干细胞可治疗心力衰竭
doi:10.5966/sctm.2015-0070


近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传递干细胞到受损心肌细胞从而治疗严重的心脏衰竭,本文于7月27日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

Amit Patel医学博士,他是盐湖城犹他大学心血管再生医学主任,他和他的同事们招募了60名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他们随机分配48名患者到常规护理干细胞疗法组,另外12名患者只用标准疗法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干细胞疗法非常安全,治疗本身没有副作用。一年之后,病人的射血分数有了适度改善。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改善是否可能有意义,Patel补充说,更大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用来观察这种方法是否可以作为重度心衰的适用方法。

6.Cell:研究心肌干细胞或为开发心力衰竭的疗法提供希望
doi:10.1016/j.cell.2013.07.039

近日,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位于人类心脏中的一系列干细胞的天然再生能力,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干细胞或许可以帮助那些因为心脏病发作而导致心衰患者的机体修复以及肌肉组织的再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

研究者通过从心衰啮齿类动物的心脏中移出了心肌干细胞(sCSCs)从而建立其了其重要的角色,这位产出其修复心脏的再生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者Georgina Ellison表示,在一个健康的心脏中,心肌干细胞的量对于修复心脏肌肉组织来说非常充足,然而,在损伤的心脏中,这些干细胞却不能进行增殖来产生新的肌肉组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移除讯上的心肌干细胞或者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增加新的心肌干细胞的数量来使其发挥再生的作用。

7.JACC:研究人员发现常见心力衰竭药物新机制的潜在功效
doi:10.1016/j.jacc.2017.05.020


β受体阻断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预防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脏的轰击,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过度激发和压迫。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对β受体阻断剂药物有回应,具体原因不明。目前,天普大学路易斯卡兹医学院(LKSOM)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工作中发现,β-肾上腺素能受体3(β3AR)-一个新的β阻断剂靶标-它的机能紊乱会导致心肌保护磷脂的相应降低。

鞘氨醇1-磷酸(S1P),作为心肌保护分子阻止了心脏细胞在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等事件后死亡。“心力衰竭事件中,S1P的水平越高,恢复结果也越好。” Walter J. Koch博士解释到。Walter J. Koch博士是心血管医学主席,路易斯卡兹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兼主任,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同时也是此次最新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在他们的这项新研究中,Koch博士及其同事深入研究了心力衰竭中驱动S1PR1下调的机制,以及美托洛尔(一种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药物)对S1P的作用。暴露于异丙肾上腺素的细胞试验(模拟心力衰竭条件)显示美托洛尔治疗阻止了S1PR1下调。显微研究揭示了异丙肾上腺素触发了S1PR1内在化,受体活性从细胞表面退回到细胞内部,而美托洛尔产生相反的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在小鼠试验中证明了用美托洛尔或S1P治疗有效的停止了心脏病发作后的心力衰竭进程。为了证明这些效果是否与β3AR相关,Koch博士团队采用β3AR敲除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尽管应用了美托洛尔,β3AR敲除的小鼠S1P水平依然低下。此外,由于β3AR缺失,美托洛尔无法改善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损伤,然而,在β3AR正常表达的小鼠身上,美托洛尔可以提高心脏病发后的心脏功能。

8.JACC:从心力衰竭到健康---“泵”装置让心脏恢复健康
doi:10.1016/j.jacc.2017.02.018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今日发布一项研究,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LVAD联合用药可以充分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该研究检测了被称作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机械心脏泵的作用。该装置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同时还可用于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

临床试验中,对58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健康水平进行了测试。 在男子中,16人配备了LVAD,然后根据恢复的程度而将其移除。此外,18人仍然有LVAD,24例患者正在等待心脏移植。平均来说,一名患者在移除前已安装了396天的装置,但从22天变为638天。把这些病人与97名无心脏病的健康男性进行对比。所有人都在带有面罩的跑步机上测试,以监测其氧气利用率和心脏抽吸能力。

该小组报告说,38%的恢复足够健康,装置能够被去除的人表现出与同龄健康的个体相当的心脏功能。

9.JACC: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心力衰竭的个体化疗法
doi:10.1016/j.jacc.2016.11.064

图片来自www.tipsimprovelife.com。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依据当前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或许有望在未来5年寻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病专家Gavin Oudit和其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的酶类分子,该分子能够恢复机体负责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通路的平衡,其中就包括那些进行心脏移植的进行性心力衰竭患者。

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图谱技术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能够调节机体的钠平衡、流体体积以及血压。Apeiron Biologics公司和研究者Oudit进行合作随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药物—重组性的人类ACE2,而该药物被葛兰素史克公司购买,最近刚刚成功完成了II期的临床试验,试验中研究人员检测了该药物对成百上千名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效率,该药物有望在未来3-5年内上市。

10.JACC:如何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
doi:10.1016/j.jacc.2016.06.061


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只要使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可以预防的。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个大型研究称,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明,在还没有诊断出患有心力衰竭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手术会有更好的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比没有患糖尿病的人,伴有2型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病会更严重。一般情况下,心力衰竭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CAD)。为了改善心肌供血,冠心病患者可以做搭桥手术或导管球囊扩张术来改善疾病情况。根据这项研究显示,几乎每一个患2型糖尿病同时伴有冠心病的患者都在用这些干预措施之一的方法进行治疗。

之前这些手术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通过研究分析35000多名心力衰竭患者的信息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有2型糖尿病,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心力衰竭患者有八年的病史,他们的死亡风险就要高得多。如果这些病人有2型糖尿病,同时伴有冠心病就会有最糟糕的预后。然而研究也表明,在患者的心衰发病严重之前进行冠状动脉手术会有更好的预后结果,一些控制因素如年龄或其它疾病可能影响了是否进行做血管再生冠状动脉手术的决定。

研究还表明,超过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种或多种患心衰的其它疾病前兆,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房纤颤等,对这些疾病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长期生存的机会。

11.Sci Adv:鉴别出引发机体心力衰竭的关键遗传标记
doi:10.1126/sciadv.1600800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及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鉴别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指示器,在美国,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发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文章中研究者还揭示了基因突变影响机体代谢产物循环的机制。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计划中的1361名非洲裔美国人进行了相关研究,揭示了其机体中天然产生的基因突变如何影响代谢产物;ARIC计划是一项用于调查人群心脏病、中风及其它慢性疾病起源和指示的纵向大型研究。

研究者发现,一种名为SLCO1B1的突变基因和高水平的血液脂肪酸直接相关,血液中的脂肪酸是指示未来个体心力衰竭的强大预测子,同时SLCO1B1基因的突变也对机体心力衰竭风险有着直接的效应。

12.维生素D或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新闻来源:Vitamin D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study finds
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发现,每日摄入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3或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研究者Klaus Witte说道,这项研究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3可以改善心脏肌无力患者的心脏功能;机体中维生素D3的水平可以通过晒太阳来提高,但心力衰竭患者却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维生素D3的水平,甚至在夏天也是如此,相比年轻人而言,老年人晒太阳后并不能制造较高水平的维生素D3,而皮肤中维生素D3的产生通常会因涂抹防晒霜而明显降低。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160多名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通过已有的疗法,比如β-阻断剂、ACE抑制剂和起搏器来治疗心力衰竭,同时这些参与者每年都会被问及其维生素D3的摄入量或安慰剂的摄入量,摄入维生素D3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心脏功能的改善,而在安慰剂组患者中并未发现这种现象。

心脏功能的改善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来进行检查,而心脏病专家们通过会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来测定心脏的功能,并且测定患者机体中的心脏射血分数,健康个体心脏的射血分数通常在60%至70%之间,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射血分数会被明显影响;研究者在摄入维生素D3的80名患者中通过研究发现,有规律地摄入维生素D3 可以减少患者机体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的需要ICD是一种可以检测不规律心脏节律的设备,同时这种设备还可以使心脏回归到正常的节律状态。

13.Heart:红肉摄入或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相关
doi:10.1136/heartjnl-2015-308826

来自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在Heart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机体中通常含有较高水平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而红肉是这种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

有研究报道红肉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直接相关,而且红肉也是左旋肉碱(L-Carnitine)的一个主要来源,左旋肉碱在机体中会被肠道细菌所分解形成TMAO。此前研究中,TMAO被认为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直接相关,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这种关联目前研究者并未证实。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将近1000名患者机体中循环的TMAO水平进行了测定,该研究也是他们首次调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中TMAO水平的变化;急性心力衰竭和高风险的死亡率及患者不健全表现直接相关,而研究者指出,肠道细菌和患者饮食也往往介导了TMAO水平的变化。

14.Sci Adv:“新药靶点”对心力衰竭患者作用显著
doi:10.1126/sciadv.1602445

图片摘自:University of Glasgow。

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医学院生理和生物物理系副教授Julian E. Stelzer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个药物开发者寻求直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的新目标。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绕过了通过直接靶向有助于心脏肌肉收缩的蛋白质的失败心脏失调的复杂细胞信号通路。该小组发现修改一种蛋白质,特别是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或MyBP-C可显着增强小鼠模型中的心输出量,提供该蛋白质可以专门用于调节人体心脏功能的第一个证据。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yBP-C,丝氨酸302上的特定氨基酸可以直接靶向提高心脏泵功能的速率和幅度,这对大量心力衰竭患者是有益的。

Stelzer在磷酸盐附着的特定氨基酸处修饰了MyBP-C转基因小鼠,以帮助缩小重要的结合位点。只有丝氨酸302修饰的小鼠不能保持对特定应激源的适当收缩压,即使其他磷酸盐附着位点完好无损。老鼠经历危险地减少其外部组织的血液供应,类似于人类经历心力衰竭。实验表明丝氨酸302结合位点是特别需要的,以帮助心脏保持其力和压力。对于有兴趣改善心输出量的药物开发者,MyBP-C上的丝氨酸302可能是靶向的主要氨基酸。(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