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真相竟然是这样!!美德科学家首次证实,吃太咸会「咸」死有益肠道微生物,导致高血压 | 科学大发现

  1. 肠道微生态

来源:奇点原创文章 谭, 硕 2017-11-23 10:34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了屏: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了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的门槛下调到了130/80mmHg[1],可怜的就这样被打成了1级高血压患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在诊疗一线工作的同窗怒吼:“这是制药公司扩大销售的阴谋!”这种气话说归说,高血压作为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其危害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至少一半的心血管死亡都与高血压有关,而据2010年发布的第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了屏: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了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的门槛下调到了130/80mmHg[1],可怜的就这样被打成了1级高血压患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在诊疗一线工作的同窗怒吼:“这是制药公司扩大销售的阴谋!”这种气话说归说,高血压作为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其危害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至少一半的心血管死亡都与高血压有关,而据2010年发布的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且还在以每年1000万人的速度不断激增,更让人忧心的是,50%以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也没有接受药物治疗[2-3]。

高血压是真正的无声杀手,当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时,往往早已太迟了

在高血压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饮食高钠,也就是食盐摄入过多的影响一直被不断提及。吃盐太多是个全球性的问题[4],但“重口味”饮食到底是怎么导致了高血压呢?目前科学家们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今天,《自然》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又给出了一块新的拼图。美德两国科学家发现,高盐饮食会扰乱肠道微生物固有的平衡,尤其是导致对盐分极其敏感的乳酸菌数量大幅减少,没了乳酸菌,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导致高血压的发病,而补充乳酸菌可以起到对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良好的治疗效果[5]!只能说一句:善待肠道微生物组织是不是该成立了?(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捂住了又要说喝酸奶治病的其他的嘴……)

听说有种东西和疾病关系密切?肠道微生物:不错,正是在下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也开始从传统的神经、肾脏、血管等方面向自身免疫机制转移[6],与多种自身免疫病有关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就是最早被确定参与高血压发病的帮凶之一[7-8],且高盐饮食可诱导Th17细胞增多致病也得到了证实[9]。

随着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和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被揭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物对Th17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10],而人体吸收盐分主要就是在肠道进行的。真的有着高盐饮食→肠道微生物→Th17细胞→自身免疫异常→高血压的完整链条存在吗?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ric Alm和柏林Max-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Dominik Muller教授为首的跨国研究团队决定一探究竟。


论文通讯作者Eric Alm和Dominik Müller教授

研究人员首先对高盐饮食(HSD组,氯化钠含量为4%,相当于100克食物中有10克盐,约等于酱菜、咸鱼等食物的水平)小鼠和正常饮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微生物总量上两组小鼠并无差异,但在具体的种类上HSD组小鼠出现了明显变化。

波动最为剧烈的就属乳酸菌属了,在开始高盐饮食后仅仅1天,乳酸菌就降到了几乎被根除的水平,而在小鼠恢复普通饮食后,乳酸菌的水平也同步回升到正常状态。对提取出的乳酸菌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些“受害者”主要是由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组成的。体外实验也显示,高盐环境的确会明显抑制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属和它们的人体近亲的生长。


小鼠肠道乳酸菌在高盐饮食(HSD)期间明显下降,饮食恢复正常后又回升,与血压的变化同步

接下来就是验证乳酸菌的具体作用了。在常用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上取得缓解疾病症状的初步成功后,研究人员对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小鼠采用了补充乳酸菌的治疗,降压效果立竿见影,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平均下降了10mmHg以上!流式细胞术分析也显示,升血压帮凶Th17细胞的数量也同步下降,看来此前提到的致病链条的确是存在并成立的。


对高盐饮食小鼠补充乳酸菌后,血压水平(灰线)较未补充小鼠(黑线)有明显的下降

为了继续验证小鼠试验中的发现,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向12位受试者的日常饮食中用缓释片的形式每日多添加了6克氯化钠,两周之后,受试者们的肠道微生物出现了与小鼠相似的改变,Th17细胞数量和血压水平都同步上升,而在停止加盐并补充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就明显回落[11]。

不久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乳酸菌参与了二甲双胍对人体血糖水平的调控:《细胞》子刊:华人科学家首次发现「神药」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乳酸菌,控制人体血糖水平 | 科学大发现,而本次的研究中,它们又成了人体天然的自身免疫抑制剂,控制并逆转了高盐饮食作用下免疫异常导致的高血压,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以以乳酸菌的这些功效作为基础,开发全新的血压控制药物和治疗策略。

不过,肠道微生物毕竟是一个相当浩渺的领域,科研界目前的认知只能说是沧海一粟。论文通讯作者Eric Alm教授就表示:“这次研究确实体现出了开发益生菌去治疗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的前景,但人们千万别以为吃了咸快餐再补充益生菌,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至少一手咸菜,一手酸奶的吃法,无论从口味还是健康角度都不提倡……

而对于广大高血压患者来说,本次的研究则进一步凸显了控盐的重要性。由于国人饮食中含盐多的调味品和加工食品占到不小的比重,全国总体的钠盐摄入量仍然居高不下,部分省份的平均摄入量甚至是推荐量的3倍[12],这显然不利于高血压的预防。所以奇点糕觉得,油盐不进这个词,现在也许该取其字面之意,作为健康窍门来推广了……

编辑神叨叨肯定又有读者会说收了酸奶厂的赞助……喜欢吃坚果喜欢喝酸奶有错吗有错吗有错吗!卖盐的看完文章说不定还要找我算账呢……

参考资料:
1.http://hyper.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7/11/10/HYP.000000000000006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701-708.
3.Wu Y, Huxley R, Li L,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J]. Circulation, 2008, 118(25): 2679-2686.
4.Brown I J, Tzoulaki I, Candeias V, et al. Salt intakes around the worl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9, 38(3): 791-813.
5.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24628.html
6.Coffman T M. Under pressure: the search for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hypertension[J]. Nature medicine, 2011, 17(11): 1402-1409.
7.Madhur M S, Lob H E, McCann L A, et al. Interleukin 17 promo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vascular dysfunction[J]. Hypertension, 2010, 55(2): 500-507.
8.Norlander A E, Saleh M A, Kamat N V, et al. Interleukin-17A Regulates Renal Sodium Transporters and Renal Injury in Angiotensin II–Induced HypertensionNovelty and Significance[J]. Hypertension, 2016, 68(1): 167-174.
9.Kleinewietfeld M, Manzel A, Titze J, et al. Sodium chloride drives autoimmune disease by the induction of pathogenic TH17 cells[J]. Nature, 2013, 496(7446): 518-522.
10.Honda K, Littman D R. The microbiota in adaptive immun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J]. Nature, 2016, 535(7610): 75-84.
11.http://news.mit.edu/2017/gut-microbes-can-protect-against-high-blood-pressure-1115
12.Hipgrave D B, Chang S, Li X, et al. 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J]. Jama, 2016, 315(7): 703-7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