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对肌肉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综合的分子特征描述,有助改进疗法

  1. APOBEC
  2. 个人化疗法
  3. 突变
  4. 膀胱癌

来源:本站原创 2017-10-09 22:33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07。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和布罗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了对412种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样品的综合分子特征描述,从而导致他们鉴定出5种不同的膀胱癌亚型,每种亚型对特定的疗法具有不同的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07。

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和布罗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了对412种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样品的综合分子特征描述,从而导致他们鉴定出5种不同的膀胱癌亚型,每种亚型对特定的疗法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这些结果可能导致人们在未来开发出个人化疗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0月5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这些研究机构都是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研究网络)的一部分。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贝勒医学院泌尿肿瘤学主任、泌尿学教授Seth Paul Lerner博士说,“膀胱癌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在显微镜下,来自不同患者的浸润性膀胱癌可能看起来是非常相似的。我们知道很多变异可能会影响对治疗作出的反应和长期存活。这项研究为这些变异相关的分子基础提供更加广泛的和精细的理解。”

2014年,这些研究人员已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针对131种膀胱癌样品的研究的结果:首次对这种癌症发生的分子变化的“多组学(multi-omic)”特征进行综合性描述,这是个人化疗法取得的一次重大进展,也是TCGA研究网络项目的一种特点(Nature, 20 March 2014, doi:10.1038/nature12965)。这项新的研究对2014年的那项研究进行扩大,涉及更大的研究群体,整合了更多的基因组数据类型,并且对膀胱癌的分子亚型进行了细化。

理解了解膀胱癌的分子变化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系主任John N. Weinstein博士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研究的膀胱癌样品数量增加了3倍,从2014年的141种增加到2017年的412种,这导致鉴定出另外32种经常发生突变的基因,并且添加不太常见的但似乎参与这种癌症的突变。这些发生变化的基因为开发新的治疗干预提供了多种机会。膀胱癌是一种发生最高的突变率之一的癌症,而且它似乎表明APOBEC特征性突变与这种较高的突变负荷相关联,而且参与高达70%的膀胱癌。具有最高突变数量和较高APOBEC水平的肿瘤与具有高于平均的存活率相关联。”

此外,对多种分子参数(如突变、基因扩增、RNA和蛋白图谱)的整合揭示出膀胱癌能够被细分为4种亚型,但是在2014年,这些研究人员鉴定出了5种亚型。他们提出每种亚型可能与对治疗作出的独特反应相关联,而且这需要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加以验证。

Lerner说,“这项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我们报道了存活分析,我们在2014年的那项研究中并没有报道这一点。如今,我们能够证实除了已知的临床和病理因素之外,突变特征、分子亚型和新的癌症相关分子负载在患者整体存活中发挥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这些研究人员提出当设计精准医疗临床试验时,应当将这种关于膀胱癌的信息考虑在内。这项研究和未来针对膀胱癌亚型的研究可能有朝一日有助医生们更好地将患者与特定的个人化疗法相匹配,以便靶向特定的分子特征和这些患者所患癌症的其他生物学特征。

Weinstein说,“这个项目已产生大量的数量,这些数据如今都已发布了。膀胱癌研究人员将会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分析、解释和重新解释这些数据,以便造福于膀胱癌患者和他们的家属。”(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A. Gordon Robertson, Jaegil Kim, Hikmat Al-Ahmadie et al.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Cel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5, 2017, doi:10.1016/j.cell.2017.09.0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