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重磅!一种三特异性抗体三管齐下有望阻止HIV感染

  1. 10E8v4
  2. HIV
  3. PGDM1400
  4. SHIV
  5. VRC01
  6. 三特异性抗体
  7. 广发中和抗体
  8. 猴子
  9. 疫苗
  10. 艾滋病

来源:本站原创 2017-09-21 07:01

一种三特异性抗体示意图。蓝色、紫色和绿色片段分别结合到HIV的一种不同的关键位点上。图片来自NIAID。2017年9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在实验室制造的一种三特异性抗体(three-pronged antibody, trispecific antibody)要比用来制造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单一天然抗体更好地让猴子免受两种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

一种三特异性抗体示意图。蓝色、紫色和绿色片段分别结合到HIV的一种不同的关键位点上。图片来自NIAID。

2017年9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在实验室制造的一种三特异性抗体(three-pronged antibody, trispecific antibody)要比用来制造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单一天然抗体更好地让猴子免受两种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菌株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2017年9月2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ispecific broadly neutralizing HIV antibodies mediate potent SHIV protection in macaques”。

这种三特异性抗体是由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而且在实验室中也比单一的天然抗体更强地阻止更多的HIV毒株感染细胞。这种新的广发中和抗体结合到HIV的三个不同的关键位点上。

目前,这些研究人员正在计划在健康人群和HIV感染者中开展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早期临床试验,希望它最终能够被用来长期地预防和治疗HIV。通过与HIV的3个不同位点结合,相比于单一的天然抗体,这种病毒应当更难躲避这种三特异性抗体。

NIH下属的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 S. Fauci博士说,“在努力实现有效的基于抗体的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组合使用每一种抗体结合到HIV的不同位点上的抗体可能最有利于克服这种病毒的防御。让一种抗体与HIV的三个不同位点结合是一种很有趣的研究方法。”

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三种HIV结合片段源自于三种天然的抗体,每种天然的抗体都强效地中和很多HIV毒株。来自NIAID和国际艾滋病疫苗促进会中和抗体联盟(IAVI Neutralizing Antibody Consortium)的科学家们之前从HIV感染者体内分离出这些天然的抗体。

这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测试了几十种双特异性抗体和三特异性抗体以便发现表现最佳的组合。他们利用赛诺菲公司的专利技术将三种天然的HIV抗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特异性抗体,其中最为成功的三特异性抗体将广泛中和HIV抗体VRC01、PGDM1400和10E8v4的独特结构结合在一起。

这些研究人员在一项涉及猴子和两种SHIV毒株的实验中测试了这种三特异性抗体。一种SHIV毒株对VRC01和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中和作用敏感,但是抵抗PGDM1400的中和作用。另一种SHIV毒株对PGDM1400和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的中和作用敏感,但抵抗VRC01的中和作用。

这些研究人员给8只猴子灌注VRC01,给另外8只猴子灌注PGDM1400,给第三组猴子(也是8只猴子)灌注这种三特异性抗体。5天之后,他们让这24只猴子接触这两种SHIV毒株。在接受PGDM1400灌注的8只猴子中的5只猴子和在接受VRC01灌注的8只猴子中的5只猴子感染上SHIV,但是在接受这种三特异性抗体灌注的8只猴子中,没有一只猴子感染上SHIV。

赛诺菲公司正在制造这种三特异性抗体,以便用于2018年底开始的在健康人体内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这项临床试验旨在测试它的安全性和药物动力学。NIAID资助的艾滋病临床试验小组也在讨论在HIV感染者中开展一项单独的I期临床试验。

根据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三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三种不同靶标的能力可能成为开发针对HIV感染、其他的传染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的治疗方法的有用原型。(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Ling Xu, Amarendra Pegu, Ercole Rao et al. Trispecific broadly neutralizing HIV antibodies mediate potent SHIV protection in macaques.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20 Sep 2017, doi:10.1126/science.aan86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