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大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做客百迈客云直播 聊聊精准医疗那些事儿

  1. 百迈客
  2. 精准医疗
  3. 肿瘤

来源:生物谷 2017-02-17 16:41

精准医疗已成为时下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外企业雄心勃勃地开始收集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医疗解决方案,2017年或将是精准医疗繁荣发展的一年。

点击此处观看吕有勇教授讲座视频

精准医疗已成为时下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外企业雄心勃勃地开始收集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医疗解决方案,2017年或将是精准医疗繁荣发展的一年。

顺应精准医疗发展浪潮,百迈客云大家讲坛第二期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就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精准医疗的风险评估进行交流。吕有勇教授从事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及生物学功能等研究。本次大家讲坛中,吕有勇教授对近年来精准医疗愈发热门这一现象,分享了个人独到的见解:

奥巴马已经成为美国前任总统,正在远离话题核心。但是,其倡导的“精准医学计划”无疑会带来全球医疗领域的巨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精准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治疗”。同时,精准医学计划试图利用基因组作为辅助技术,来深刻、全面、创新地认知包括癌症在内的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更安全的药物和更精准的诊疗方法。

吕有勇教授先从世界科学史讲起,从14、15世纪的确立实验方法论,到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的发现,再到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中心法则的确立,最后到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基因组领域的飞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类对生命的关注与孜孜不倦的探索。尤其是到了19世纪中叶,由巴斯德、李斯特和科赫等人为代表创立了预防医学的概念,开启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序幕。

应该说,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运用的主流治疗方案,存在盲目治疗、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等缺点。比如,英夫利昔单抗只对1/4的患者有效,而埃索美拉唑则只对1/25的患者有效。化疗药物的总体有效率只有不到30%,但导致肝、肾、脑毒性危害巨大。针对这种状况,全球都在迫切呼唤精准诊疗的出现。目前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初见成效。FDA公布了159个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药物/靶点,并用于指导用药。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建立了具备临床实验室标准(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CLIA)认证的临床检测实验室,提供遗传和分子诊断服务。

吕有勇教授以代表目前世界医学领先水平的美国梅奥诊断中心(Myor clinic)为例,讲述了其运作模式。该中心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拥有70个标准化的诊所,在17个城市建有综合医院,养老院7个。共用医生4200名,从事信息学分析和IT的有7000名。其科研力量也堪称“巨无霸”,研究中心50个,实验室158个;专职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再回到国内,看看我们的医疗模式,我们会清楚的发现,我们面临这资源、人才、技术、运行模式与监管的风险与挑战。精准医学绝非一日之功,很多人将遗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片面的理解为疾病的精准治疗,加以夸大和追捧,甚至加以运用,导致低水平的重复性分子诊断中心蜂拥而现,造成混乱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隐患。

精准医学的基石是大数据,这一点已经是共识。大数据是获得新认知和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以肿瘤这种复杂度极高的疾病来说,目前关于肿瘤发病机理的基本假说有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改变、干细胞起源、非可控性慢性炎症等,这些认知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而且目前的诊疗策略也是基于这些假说。但是,随着认知的深入,一些新的假说出现,包括癌症是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局部表现”,“进化过程中的遗产,甚至是一个新的物种”等。这些假说目前并不是主流,但是可能会给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吕有勇教授接着以自己实验室进行的几个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生物医学大数据与潜在的精准诊疗关系。他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用的大数据最终会共享和汇总,让我们有机会摆脱“盲人摸象”带来的负面效应,能够较为全面的认知包括癌症在内的复杂疾病,从而推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最后,吕有勇重点强调了基础研究和临床整合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坚持怀疑的科学精神,充分利用团队力量,提升创新能力,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分子诊断联合实验室的设想,并建议以百迈客云为代表致力于精准医疗发展的企业,与医学领域权威人士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精准医学和健康管理的发展。
 
讲坛嘉宾简介

吕有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二级教授,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和美国中华医学会杰出教授奖获得者,全国百名青年医学科技新星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担任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pathology )编委,国家973健康科学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技促进委员会委员。

吕有勇教授从事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30余年,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863计划,国家973肿瘤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研究课题。以胃肠肿瘤及癌前病变转归及分子调控机理为研究方向,针对胃癌的多基因变异和胃粘膜病变的演化,在DNA、RNA和蛋白水平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进行肿瘤分子分型和预后判断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积累了以胃癌基因组和蛋白表达谱为基础的实验资料,确立了系统肿瘤生物学的观念并获得了一批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 (Cancer Res, Mol.Cell Bio, Carcinogenesis, Oncogene, Clin Cancer Res, J Proteom Res,JCO,Nature, PNAS, Gut, Gastroenterology,Cell Res, ACS Nano, ARS, J pathology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等)发表论文和述评200余篇,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成果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