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Communications:已实现超声波**刺激单个神经元

  1. 基因编辑
  2. 神经元
  3. 超声波

来源:生物谷 2015-09-24 09:31

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报告了一个新方法,它显示了一个线虫的单个神经元何以可通过基因修饰和微泡的使用被超声波刺激。作者希望,这一方法将使得对深层组织中的神经元刺激能够以比现有基于光的方法(如光遗传学方法)创伤更小的方式进行。

 

2015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报告了一个新方法,它显示了一个线虫的单个神经元何以可通过基因修饰和微泡的使用被超声波刺激。作者希望,这一方法将使得对深层组织中的神经元刺激能够以比现有基于光的方法(如光遗传学方法)创伤更小的方式进行。

用来激活神经元或使其失活的当前方法(如光遗传学方法)需要进行创伤性的外科手术,这使得它们难以在较深的脑区域中使用。超声波非常适合刺激神经元类群,因为以前对切除的神经元和对活动物所做的研究都显示,它能到达深层组织和穿过骨头。然而,单个神经元的刺激一直是困难的,因为超声波的聚焦区大于单个细胞。

Sreekanth Chalasani及同事描述了利用基因修饰结合,可以放大超声波刺激来操纵单个神经元的一个非创伤性方法,他们将其称之为“声遗传学”(sonogenetics)方法。作者通过线虫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没有被改变(修饰)时,野生线虫对低压超声波不敏感,基因修饰会使神经元敏化,然后会导致线虫的运动行为发生改变。修饰过的线虫神经元会错误表达TRP-4蛋白,这种TRP-4蛋白是神经元细胞的力传导通道的亚基。这种错误蛋白会导致神经元细胞对于超声波的刺激变得敏感,从而可以实现但对单个神经元的操纵。

作者提出,这一方法还可能被用来操纵其他动物的细胞行为。对于单细胞的精确操纵,将在很多不同的医学领域有重大意义。例如对于组织深处的癌细胞的精确狙杀从而成为癌症治疗潜在的高效方法。未来的精确、非损失的细胞操控,可能充满了希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资讯APP

 

doi:10.1038/ncomms9264

PMC:

PMID:

Sonogenetics is a non-invasive approach to activating neuron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 major challenge in neuroscience is to reliably activate individual neurons, particularly those in deeper brain regions. Current optogenetic approaches require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to deliver light of specific wavelengths to target cells to activate or silence them.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use of low-pressure ultrasound as a non-invasive trigger to activate specific ultrasonically sensitized neurons in the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e first show that wild-type animals are insensitive to low-pressure ultrasound and require gas-filled microbubbles to transduce the ultrasound wave. We find that neuron-specific misexpression of TRP-4, the pore-forming subunit of a mechanotransduction channel, sensitizes neurons to ultrasound stimulus, resulting in behavioural outputs. Furthermore, we use this approach to manipulate the function of sensory neurons and interneurons and identify a role for PVD sensory neurons in modifying locomotory behaviours. We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broadly applied to manip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in viv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