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01-2014年)

  1. 生理医学
  2. 诺贝尔

来源:生物谷 2015-03-26 13:20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科学家John O'Keefe 、May-Britt Moser、Edvard I. Mosel 因发现组成大脑定位系统(GPS)的特殊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此奖项。(详见: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研究简介)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享奖项。他们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科学家John O'Keefe 、May-Britt Moser、Edvard I. Mosel 因发现组成大脑定位系统(GPS)的特殊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此奖项。(详见: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研究简介

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享奖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组织其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详见:美德3名科学家分享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翰·伯特兰·格登(John B. Gurdon)是一位英国发育生物学家。他主要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而知名。2012年与山中伸弥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格登 等人的实验就已经得知卵细胞质能重编程体细胞核。这些实验是为了解决分化细胞的基因组是否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以及是否不再支持早期发育这些 问题而进行的。格登的实验表明并非如此,蝌蚪的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在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后,能指导卵细胞发育为性成熟成体青蛙。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他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细胞的基因组的可通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详见:日英科学家山中伸弥和戈登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人分享: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表彰他们在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表彰他对获得性免疫中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详见: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鲜出炉 )。

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 授予该奖项。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获奖者的名字——罗伯特·爱德华兹。 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详见: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归于试管婴儿(IVF) )。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德国学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以及法国学者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 )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此前100年诺奖如下:
 
时间 获奖人及国籍 获奖原因
1901 E.A.V.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 N.R.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 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 C.L.A.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 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 E.T.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 C.R.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1918 未颁奖
1919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 S.A.S.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 未颁奖
1922  A.V.希尔(英国人)、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 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 未颁奖
1926 J.A.G.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 C.J.H.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 O.H.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 T.H.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 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 H.H.戴尔(英国人)、 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1942 未颁奖
1943 C.P.H.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 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 A.弗莱明、 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 发现青霉素以及青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 H.J.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 C.F.科里、G.T.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 P.H.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 W.R.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 M.蒂勒(南非人) 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 S.A.瓦克斯曼(美国人) 发现链霉素 
1953 F.A.李普曼(英国人)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人)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 J.F.恩德斯、T.H.韦、F.C.罗宾斯(美国人)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 A.H.西奥雷尔(瑞典人) 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 A.F.库南德、 D.W.理查兹(美国人)、 W.福斯曼(德国人)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 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 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 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 G.V.贝凯西(美国人) 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 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 A.F.赫克斯利(英国人)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 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 F.P. 劳斯(美国人) 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C.B.哈金斯(美国人)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症的干扰作用
1967 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 R.W.霍利、H.G.霍拉纳 、M.W.尼伦伯格(美国人)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 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 E.W.萨瑟兰(美国人)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 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 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 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 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     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D.C.盖达塞克(美国人)      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 R.C.L.吉尔、A.V.沙里(美国人) 发现下丘脑激素
R.S.雅洛(美国人)           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 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 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 R.W.斯佩里(美国人)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           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       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 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        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 利根川进(日本人)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 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 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 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 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          发现断裂基因 
1994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 S.B.普鲁西纳(美国人)       发现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朊蛋白(PRION) 
1998 芬奇戈特 (Dr. Robert Furchgott)、伊格纳罗教授(Professor Louis Ignarro)、穆拉博士(D r. Ferid Murad)(美国人)  发现氧化氮可以传递信息
1999 君特-布洛伯尔(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有内部信号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定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