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引来麻烦:是突破还是丑闻

  1. 干细胞
  2. 胚胎

来源:新华社 2015-03-26 08:38

事件看上去有些似曾相识。一周前,美国科学家宣布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周后,因一条匿名评论,这项成果陷入了类似当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的麻烦之中。刊登论文的《细胞》杂志和作者均声称,论文只有“一些小的错误”,但这并没有打消一些科学家的疑虑。 因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存有争议。但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培育胚胎干细胞仍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事件看上去有些似曾相识。一周前,美国科学家宣布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周后,因一条匿名评论,这项成果陷入了类似当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的麻烦之中。刊登论文的《细胞》杂志和作者均声称,论文只有“一些小的错误”,但这并没有打消一些科学家的疑虑。

因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存有争议。但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培育胚胎干细胞仍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8年前,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宣称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等成果,轰动全世界。但后来被揭发,这一切都是在图像和数据造假基础上的惊天谎言,“黄禹锡神话”因此破灭,科学史上也多了一个丑闻。

5月15日,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等人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通过向剔除细胞核物质的卵细胞内植入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时隔8年,相似的技术,相似的成果,科学界再次轰动。但很快出现了相似的问题:在对已发表论文进行评议的网站PubPeer上,有匿名人士评论称,论文存在好几处“图片重复使用”问题,此外论文提交仅4天就被《细胞》杂志接受。

《细胞》杂志22日晚回应称,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一天后,这份世界顶尖科学期刊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声明中对质疑作出回应,大意是确有“一些小的错误”,但不影响研究结果,论文接受速度快是因为它很重要,大家关心。从声明看,《细胞》至少目前不认为论文存在造假等问题,只是作者提交论文比较匆忙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而已。

记者也给研究负责人米塔利波夫发去采访邮件,但没有得到回复。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米塔利波夫22日刚从欧洲返回,结果发现自己的电子邮箱被《细胞》杂志的编辑们和记者们给塞满了,“所有人似乎都疯狂了”。《自然》网站也是目前极个别采访到米塔利波夫本人的媒体。米塔利波夫同样只承认有极个别无伤大雅的小错,并坚决为自己的成果辩护:“结果是真的,细胞系是真的,所有一切都是真的。”

米塔利波夫表示,他们之所以匆忙提交论文,是希望能在今年6月的一个干细胞研究国际会议上提交这一成果。他说:“或许是有点匆忙了,但这与《细胞》杂志无关,是我的错。”

然而,涉及胚胎干细胞这样较易引起争议的科学成果,《细胞》杂志只用了4天便予以接受,然后过了12天便在网上公布,让很多科学家感到震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教授保罗·克内普夫勒在其博客中写道,他把这件事告诉一名从事干细胞研究的知名科学家后,对方的反应是:“你跟我开玩笑嘛?3天(实为4天)接受一篇人类克隆方面的论文?”克内普夫勒发起的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投票结果显示,多数人对此论文怀有疑问,希望获得更多信息进行判断。

通常情况下,科学论文提交后的同行评议至少为两个月,有些甚至长达数年。《自然》杂志透露,米塔利波夫等人6年前曾在《自然》杂志发表克隆猕猴胚胎干细胞的突破性成果,评审过程用了半年,且成果获得独立验证。

不过,也有很多科学家持谨慎态度,希望不要轻率下结论。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罗宾·洛弗尔·巴奇对《自然》网站说:“我希望所有错误都是因为急于刊发论文造成的,作者们应被给予机会回应并改正错误。”

对科学成果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第三方实验室中再获证实。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23日发表声明说,在PubPeer网站相关质疑提出前,他们已将克隆出的干细胞交给了一些希望继续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我们希望那些科学家能够在实验中证实这些细胞是克隆出来的”。

然而,在事件没有最终获得澄清前,阴云将会继续笼罩这一胚胎干细胞方面的重大突破。(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