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首先发现端粒氧化损伤可以触发细胞衰老

衰老细胞---那些已经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累积,是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如癌症、痴呆症和心血管疾病。

2022-07-11

Cell Research:研究阐释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教授雷鸣、武健团队等合作,在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体,用于保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完整性。端粒的DNA会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逐渐缩短,一旦染色体末端端粒D

2021-12-02

Circulation:线粒体中的端粒酶反转录酶或能保护人类抵御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

2021年10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在机体心血管系统中具有保护性功能,TERT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线粒体中;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细胞核或线粒体中的TERT是否与他们所观察到的心血管保护性角色有关,而且目前缺少合适的工具来

2021-10-29

Science子刊:揭示一种调节癌细胞端粒维持长度的新机制

2021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端粒是由非编码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当正常细胞分裂时,它们的端粒会变短,直到细胞不能再分裂。然而,癌细胞可以保持其端粒的长度,通过激活两种过程---端粒酶或端粒延伸替代(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 ALT)通路---中的一种来无限期地延长其寿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2021-07-31

J Crohns Colitis:从肠上皮细胞端粒角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严重或长期病例中,肠上皮细胞端粒缩短已有报道。然而,其对UC发病机制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作者使用我们最初建立的长期器质性炎症模型来评估端粒缩短。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端粒缩短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羟基积雪草苷(MD)可能是一种超越内镜黏膜愈合的UC治疗的新候选方法。图片来源:https://pubmed

2021-07-26

PLoS Genet:揭秘参与肿瘤形成过程的端粒被调节的分子机制

2021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阐明端粒在癌症发生过程扮演的关键角色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会随着细胞衰老而不断缩短。文章中,研究人员率先提出,端粒蛋白复合体(shelterins)或有望

2021-03-17

Nat Commun:RNA编辑蛋白ADAR1或能保护癌细胞中的端粒并支持其失控增殖!

2021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识别出了一种负责RNA编辑的特殊蛋白ADAR1的一种新功能,研究者发现,ADAR1p110亚型能欧调节染色体末端基因组的稳定性,同时其也是癌细胞持续增殖所需要的;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A

2021-03-17

纳米孔PromethION测序+Shasta完成人类基因组端粒到着丝粒的高效从头组装

 Shasta是一个用于纳米孔测序数据的从头组装和矫正算法,由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和陈-扎克伯格倡议计划(CZI)联合开发。团队在2019年利用初代Shasta分析流程对纳米孔测序数据进行从头组装、矫正和Hi-C拼接Scaffold(图1),使用一台纳米孔PromethION测序设备在9天内完成了11个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发表在《N

2020-11-19

Science: 不同人体组织端粒长度不尽相同

端粒长度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但是有关端粒长度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大多数研究仅在血液中进行。对于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对端粒长度的影响的研究人员而言,这一局限性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血细胞是否可以代表其他组织?

2020-09-11

一种新型系统能在3小时内对染色体端粒进行准确分析!

2020年9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molecule telomere length measurement with digital real-time PC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

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