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常兴研究组题为Genetic modulation of RNA splicing with a CRISPR-guided cytidine deaminase 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编辑,靶向
2017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于《细胞》(Cell)杂志再次发表最新成果。这篇题为《酿酒酵母“催化后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呈现RNA剪接反应完成后状态(定
由美国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将细胞剪接体---在一种被称作“RNA剪接”的过程中切割和重新连接RNA分子---的一个核心组分的功能与线虫的寿命相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全基因组数据和细胞系数据进行大量分析,发现RNA剪接是一种将突变与复杂性状和疾病关联在一起的主要基本因子。
近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冯英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揭示了RNA二级结构在剪接调控中的新机制,并首次证明了MYC调控蛋白FUBP1同样具有剪接调控活性。 RNA剪接是连接转录与翻译的重要桥梁,也是生物体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在真核生物中,mRNA前体被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一般需要在多种蛋白质及snRNA的帮助下,经历两步转酯剪接反应来完成。
近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冯英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Far upstream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 and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both mediate second-step splicing repression”。
近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徐永镇研究组关于ATP水解酶Prp28调控RNA剪接保真性机制的研究成果。 内含子的去除由RNA剪接催化完成,是基因表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内含子序列包含三个保守的RNA区域:5’剪接位点(splicesite,SS)、剪接支点和3’剪接位点。
冷泉港实验室(CSHL)近日发表了一项关于RNA剪接的新研究,这项研究打破了30多年以来对于RNA剪接机制的认识。 在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信息首先从DNA转录成mRNA,mRNA再指导蛋白质合成,但是mRNA并不是DNA的简单复制,DNA最初复制得到的是前体mRNA(pre-messenger RNA),前体mRNA经过剪接编辑过程,剪掉不必要的内含子序列,留下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
近日,《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勇丰课题组原创性研究成果:应用RNA物理竞争原理,数学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破解了RNA互斥剪接的调控机制,并阐明了最复杂的Dscam等基因的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该机制可能普遍适用于不同生物和基因。 以前人们大多认为mRNA以线型的形式出现,该发现展示了美丽的mRNA结构动态及其新调控功能。
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卵巢癌细胞中有一个RNA的结合蛋白,PTB(polypyrimidine tract-binding protein)有过度表现的现象,William Beck 及Xiaolong He教授的研究团队利用RNAi的方法使这个蛋白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