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Plant Journal:揭示白菜和甘蓝叶球发育的关键转变期及其调控通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在大白菜结球的转录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大规模时序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大白菜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以转录重编程为特征的结球转变期,并揭示了植物激素乙烯在大白菜结球发育中的特殊调控作用。相关内容以“A cluster of transcripts identifies a transit

2022-02-11

PLoS Genetics:研究揭示菜粉蝶感受甘蓝中黑芥子苷的味觉分子基础

   植物中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的次生物质构成每种植物的独特味道,这些次生物质大多对植食性昆虫具有防御作用,阻碍昆虫的取食。然而,有的昆虫非但不受其影响,反而把它们作为识别寄主植物的标志刺激物。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多种专食性昆虫就是如此。菜粉蝶(Pieris rap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嗜食百姓日常食用的甘蓝、花椰菜、油

2021-07-27

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一种不依赖遗传转化的油菜和甘蓝基因编辑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联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相关团队,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油菜和甘蓝的新型基因编辑方法。该方法打破了油菜和甘蓝的基因编辑技术对遗传转化的依赖,直接通过授粉的方式对油菜和甘蓝的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了不含转基因元件的突变材料,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学

2021-05-28

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

 甘蓝型油菜是油菜的常见类型,也是人类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中美科研人员历时4年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有助于通过基因选育提升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甘蓝型油菜由白菜与甘蓝通过自然杂交进化而来,因产量高、抗病性强在全球得到广泛种植。但甘蓝型油菜起源于何时、“家族血统”如何,科学界仍在研究。2015年

2019-03-19

西南大学甘蓝新品种“西园冬秀”通过田间鉴定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选育的甘蓝新杂交组合“071”进行了田间鉴定。经过田间鉴定、现场测产以及室内汇报,并结合相关品质和抗性检测报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新品种田间鉴定,命名新品种为“西园冬秀”。该甘蓝新组合“071”为绿色外叶;叶球扁圆,较紧实,中心柱短,丰产性好;耐裂球性与耐寒性强;球叶脆嫩,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棒叶比低,可食用部分多。

2019-03-11

抗癌蔬菜搜集:常吃甘蓝防胃癌

番茄:前列腺癌、乳腺癌 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能促进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细胞素的分泌,激活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溶解作用。它又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杀死人体内能导致老化的自由基。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番茄红素可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并对胃癌、肺癌有预防作用。 红薯:结肠癌、乳腺癌 红薯中含有一种叫去氢表雄酮的化学物质,可以用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2015-02-13

国内首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获批登记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7月26日,江西省宜春新龙化工有限公司取得国内首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原药登记,此前该公司已经获得MbNPV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及棉花棉铃虫。 MbNPV是一种广谱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时间短、环境友好等优势,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人、畜和环境无害,适于在蔬菜上大量施用。

2015-02-15

科学家首次实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规模化制种

12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获得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