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mmunity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文发现肠道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生长的潜在机理

该研究证明了微生物DCA通过激活Ca2+输出体PMCA来抑制细胞毒性CD8+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甚至可以通过靶向DCA产生细菌来预防结直肠癌。

2024-03-15

西南医科大学罗茂团队综述了MicroRNA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节

血管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调节血管重塑,从而改变血管的形态。血管活动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其他血管细胞之间的通讯。

2023-05-24

西南医科大学团队揭示了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关键信号轴

自2020年以来,乳腺癌(BC)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尽管随着癌症生物学、早期诊断和新疗法的进步。

2023-03-08

BJC:西南大学崔红娟/重庆医科大学梁平团队,发现成人最常见、最致命脑瘤的治疗靶点!

这项研究探究了HECTD3对PARP1的多泛素化调控作用,由于PARP1在肿瘤中作用的多效性,HECTD3有可能为GBM在内的脑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

2022-10-26

西南交通大学重磅研究:纳米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人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极大地推动了RA有效治疗方案的发展。然而,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的反应不足,长期给药或在非靶点分布所伴随的全身毒性,以及由于生物利用度不佳而导致的综合疗效,仍然是RA完全缓解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些存在的局限性激发了人们对纳米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面学术研究。为了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A)的给药效

2021-06-16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近日,国际Top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我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发表的题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论文。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在分析化学领域排名第一(1/

2020-08-29

西南大学甘蓝新品种“西园冬秀”通过田间鉴定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选育的甘蓝新杂交组合“071”进行了田间鉴定。经过田间鉴定、现场测产以及室内汇报,并结合相关品质和抗性检测报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新品种田间鉴定,命名新品种为“西园冬秀”。该甘蓝新组合“071”为绿色外叶;叶球扁圆,较紧实,中心柱短,丰产性好;耐裂球性与耐寒性强;球叶脆嫩,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棒叶比低,可食用部分多。

2019-03-11

Small:西南交通大学开发出可植入多层载药纤维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

2019年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是目前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主要是由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药物泵等蛋白质将药物泵出肿瘤细胞从而降低了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到目前为止,开发直接有效的策略通过持续抑制MDR肿瘤细胞的P-gp药物泵来增加

2019-02-17

西南大学崔红娟教授在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小编推荐会议:2018肿瘤与转化医学国际大会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转化研究方向在西南大学崔红娟教授的带领下,以干细胞生物学为依托,近期在肿瘤生物学及其家蚕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进展。近日,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Neuro-Oncology (IF=7.79) (DOI: 10.1093/neuonc/noy037)。硕士

2018-05-18

西南大学发现家蚕体形体色分子新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家蚕中第一个鉴定到的具有同时影响幼虫体形和体色的多效性功能分子——BmorCPH24 基因。由教授代方银指导、博士研究生熊高等的原创研究论文《家蚕幼虫体形和着色受到一个新的表皮蛋白影响》在线发表在美国遗传学会出版的期刊《遗传学》上。该项研究从定位克隆被命名为“竹蚕”(Bamboo, Bo)的突变基因出发。Bo 蚕体节紧缩,节间部隆起,形似竹节,斑纹受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