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湿地植物绿狐尾藻强耐铵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利用湿地植物绿狐尾藻构建的污水净化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废水控制特别是高铵污染废水治理方面效果显著,已在我国南方多地推广应用。但绿狐尾藻强耐铵的特性及生理机制仍缺乏系统性研究。

2022-06-06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监测技术研究获进展

  人工湿地系统中自上而下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具备了形成电池的阴、阳极电势差的天然条件;而颗粒导电电极填料则加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的有机融合。运用在垂向不同位置处嵌入电极形成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技术,可在强化污水净化的同时利用电化学活性菌(EAB)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实现电子的捕获以及传输电压和电流等电信号,使

2022-02-14

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古菌群落响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河口湿地是复杂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多样性的生态服务、维护滨海区域的生态安全,为微生物提供独特的栖息环境。然而,在潮流和径流双向胁迫下,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古菌群落响应机制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学科组科研人员,以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潮沟区和交互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揭示了潮流/径流

2021-03-26

河口湿地生物扰动的微生物响应特征研究获进展

生态学研究普遍侧重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对于生物改变环境,尤其是生物扰动这种不存在直接营养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关注较少。河口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数量大,其活动对湿地沉积物具有高频率和高强度的扰动。蟹类是滨海潮间带湿地中最重要的底栖动物之一,其掘洞行为显着影响沉积物的养分有效性和沉积物的水分交换。目前,蟹类掘洞等行为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知之

2021-01-24

洪湖湿地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抗生素在人类与动物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中抗生素浓度的增加与污染。环境中的抗生素一方面会直接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更严重的是,其能诱导环境微生物的抗性基因(ARGs),从而产生耐药细菌,进而通过食物链(网)的传递而威胁人类健康。抗生素耐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由于ARGs存在

2020-09-16

湿地植物根际铁碳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铁碳关系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铁(Fe)氧化物对有机碳(OC)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的方式保护有机碳避免受到微生物的分解,又可通过铁还原菌(FeRB)介导的异化还原铁过程导致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的释放。但目前铁碳关系的研究集中在大尺度上,鲜有研究考虑到植物根际微域的铁碳关系。根际铁碳关系的研究可明晰铁-碳-微生物

2020-09-07

倪红伟——东北师范大学——湿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化

湿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化

2016-07-26

包括密闭空间人工生态系统、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原理与方法、人工湿地水处理原理与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含油污泥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

主要研究工作在空间基地(空间站、月球基地)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生物方法水处理原理与技术、环境生物修复领域。包括密闭空间人工生态系统、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原理与方法、人工湿地水处理原理与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含油污泥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

2016-07-26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侧重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等污水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受损水生态系统修复、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重点开展新农村污水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规划。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和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侧重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等污水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受损水生态系统修复、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重点开展新农村污水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规划。

2016-07-26

美丽湿地成候鸟越冬“天堂”

11月下旬,大批候鸟飞临浙江省长兴县仙山湖湿地公园,包括灰鹭、白鹭、白骨顶鸡、野鸭、天鹅等数十种候鸟都把自然生态保护良好的仙山湖作为越冬“天堂”。仙山湖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达1600多公顷,园内有天然的苇荡、柳林、溪流。2009年该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每年冬季吸引近百种鸟类在此栖息。 11月25日,一只灰鹭正在仙山湖湿地公园内休憩。 11月25日,候鸟从仙山湖面上起飞。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