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水稻P450家族基因调控细胞死亡新机制

 11月15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EARLY LESION LEAF 1, encoding a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induces ROS accumulation and celldeath in rice 的研

2020-11-18

水稻粒型调控研究获进展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主粮作物,也是作物遗传、发育、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功能等研究较为成熟的模式物种,而粒型是决定水稻产量、稻米的品质、营养与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受到关键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因此,利用特异水稻种质资源,克隆水稻粒型关键调控基因并进行功能机制解析,是开展种子精准设计育种,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

2020-10-21

中国水稻研究所两个水稻新品种荣获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金奖

 近日,2020年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结果揭晓,其中籼米组共评出3个金奖,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 “华浙优261”拔得头筹,“万象优111”获并列第二名。华浙优261为我所自主选育的优质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稻联合体长江上游地区国家审定(已公示),目前正在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和双季晚稻区域试验,华南稻区早

2020-10-24

袁隆平“超优千号”创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介绍,除了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研发的好种子,江

2020-10-16

我国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为水稻增产提供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由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植物学国际期刊《植物生理学》上。“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其中每穗粒数的多少与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目直接相关。

2020-09-01

我国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由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植物学国际期刊《植物生理学》上。“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其中每穗粒数的多少与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目直接相关。

2020-09-02

水稻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朱健康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植物基因组编辑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采用修饰后的DNA片段作为供体,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种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换技术,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将极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种。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近年来,CRISPR/Cas介导的植物基因

2020-07-10

研究揭示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 'SAPK10-b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

2020-07-12

水稻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插秧

 记者6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官方获悉,经过平整,柴达木盆地部分戈壁滩变成水田,海水稻在柴达木盆地正式插秧。海水稻又称高寒耐盐碱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还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海水稻青岛团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处处长吴占勇介绍,今年是该团队

2020-06-08

研究发现mRNA m5C修饰调控水稻高温敏感性

 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异常高温常常影响水稻的生产。耐受温度胁迫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受到多基因遗传控制以及DNA和组蛋白等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mRNA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方式,它调控mRNA的成熟、加工、三维结构形成、运输、翻译及稳定性等过程,其中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5-甲基胞嘧啶(m5C)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较少。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