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Pathogens: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更具毒性...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它会大量攻击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使患者经过数年,甚至10年以上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AIDS)患者,最终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毒(HIV)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HIV-1和HIV-2。前者的毒性更强,感染了全球绝大多数病例。数据显示,HIV-1影响了全球超过3800

2022-03-12

Nature子刊:在临床研究中CAR-T细胞或能有效抑制胃肠道实体瘤同时还不会对健康组织产生毒性效应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针对肿瘤抗原CDH17的CAR-T细胞或能在多个临床前模型中消除GICs,同时还不会对多个小鼠器官(包括小肠和结肠)和正常组织产生毒性作用,CDH17是在NETs和GICs中所表达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同时其还会在健康组织中表达。

2022-03-31

PLoS Pathog:相比于男同性恋者,异性恋者传播的HIV毒株更具毒性

不同人群中病毒毒株的变化与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印度科学院的Ananthu James和Narendra Dixit发现由于传播瓶颈的存在,HIV-1通过阴茎-阴道性交传播时比肛门性交更具有毒性

2022-03-14

《自然·医学》:免疫治疗毒性大的患者,治疗前T细胞有这些特征

  近年来,免疫治疗凭借其远超传统疗法的效果,以及较少的副作用,彻底改变了癌症临床治疗的现状。但是副作用少并不代表没有,大约有10%-6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副作用(irAEs)。这些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许多器官组织造成破环性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死亡,然而引起irAEs的生物学驱动因素仍然不明确,并且在临床

2022-02-23

Nature系列综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免疫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核心支柱,在经济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转移性癌症患者有资格接受ICIs治疗。截止2021年12月,有八种批准的药物用于17种不同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在多种(新)辅助治疗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ICIs也经常用于联合方案,包括涉及其他类别ICIs、化疗、细胞治疗和/或靶向治疗的方案。这样,持

2022-02-11

在荷兰发现一种新的高毒性的HIV毒株---VB变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在荷兰发现了一种新的、高毒性的称为VB变体(VB variant)的HIV毒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2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

2022-02-04

奥密克戎毒性不可忽略,是否要打第四针?张文宏解读

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到中国的战疫经验时说有信心:“如果我们够快,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视频连线中,

2022-01-16

Circulation:基因突变或能预测化疗所带来的心脏毒性效应

2022年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项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SLC28A3的同义基因组突变体rs7853758 (G>A, L461L)和基因内突变体rs885004或与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AIC)的较低发生率存在统计学的关联;然而,真正的因果突变—该位点的心脏保护机制,SLC28A3和其它溶质转运蛋白(SLC)在AIC中所扮演的

2022-01-07

肾小管特异性缺失LincRNA-p21减轻脂毒性肾损伤

毒性与肥胖相关的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有关,并可导致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损害,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1-12-27

研究揭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水生生物产生遗传毒性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军团队在《危害性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连续发表“姊妹篇”研究论文,揭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肝脏和脑组织生态毒理效应新机制,使得评价其对水生生物毒理作用有了新的理论支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新兴聚氯乙烯增塑剂,在加工使用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