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学家公布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成果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俄勒冈大学的George Streisinger教授将斑马鱼首次引入实验室以来,斑马鱼逐渐成为与小鼠、果蝇、线虫并列的四大模式动物之一。在40多年的斑马鱼研究发展历史中,欧美斑马鱼学者发起了几次大规模的斑马鱼随机诱变突变体库(Mullins et al. 1994; Solnica-Krezel et al.

2020-01-11

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取得进展

 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在斑马鱼研究历史上,欧美学者发起过几次大规模的随机诱变突变体库,开展基于“从表型到基因型”的正向遗传学筛选,奠定了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模式动物的重要基础。随着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熟,规模化靶向构建斑马鱼基因敲除突变体库,系统开展“从基因型到

2019-12-20

YTHDF1敲除助力肿瘤免疫疗法

YTHDF家族蛋白可以与mRNA上的m6A结合,从而调控mRNA的翻译。在YTHDF1敲除的小鼠上使用抗PD-L1抗体可完全清除癌细胞,这可能是因为负责抗原呈递的树突细胞中溶酶体蛋白的表达减少,抗原没有被分解而是激活了免疫反应。YTHDF家族蛋白除了在癌症研究中越来越为人关注,还在神经科学、发育学等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19年3月25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将非常火热的抗癌免疫疗

2019-06-14

新研究挑战用于构建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CRISPR方法

2018年10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由全球17个实验室组成的联盟提供的结果与一项高度引用的研究[1]---它描述了一种利用CRISPR构建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技术---相矛盾。这项新的研究表明与那项原始的研究[1]相比,这种技术的效率要低得多。相关研究结果[2]于2018年9月1日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论文标题为“Re-Evaluating One-s

2018-10-06

科学家构建出世界首个基因敲除体细胞克隆狗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将CRISPR/Cas9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相结合,成功构建出世界首个基因敲除体细胞克隆狗模型。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千百年来,狗作为人类的同伴,被用于看家护院、狩猎、导盲、警用及救援等工作。狗在营养代谢、生理解剖等方面与人类极其相似,且发现狗有20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的遗传疾病相似,因此狗也是

2018-03-06

Nat Commun: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发现了听力损伤的关键基因

2017年10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Harwell医学研究委员会(MRC Harwell)的科学家在对超过3000个小鼠基因进行试验后,发现了52个之前未被鉴定的对听力至关重要的基因。通过国际小鼠表型联盟(IMPC)领导了这一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将为人类听力损失的原因提供见解。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的研究测试了3006种

2017-10-16

Cell Research:一步到位 CRISPR彻底敲除动物体内特定基因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近期业内的一大讨论热点。一周前,《自然》子刊《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论文发现,经过CRISPR编辑的两只小鼠内出现了不少预料外的基因突变,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CRISPR潜在脱靶性的大讨论。不少CRISPR的行家们在讨论中表示,关于这一结论,我们仍然需要更多设计更为严格的实验进行验证。相关阅读:CRISPR大危机?Nature子刊确认小鼠体内出现数百种意料外

2017-06-07

Plant Cell Physiol:新方法让CRISPR/Cas9高效地敲除拟南芥中的靶基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转化生物分子研究所的两名生物学家Hiroki Tsutsui和Tetsuya Higashiyama开发出一种新的载体,从而允许高效地和可遗传地敲除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靶基因。

2016-12-11

国内研究者Cell Research发文韩春雨NgAgo有效,但是敲低未敲除

11月11日晚上8点左右,Cell Research杂志以Letter to Editor形式在线发表了来自南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该文通讯作者刘东博士和作者之一复旦大学王永明研究员)题为“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

2016-11-14

敲除LSD1引起棕色脂肪白色化却可改善血糖

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三种类型的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细胞主要位于身体的腹部和皮下区域,主要进行能量的储存。相反,米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细胞可以通过产热的方式进行能量的消耗。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