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郭峰团队开发智能化平台,改善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毒作用在炎症和免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癌症免疫治疗筛选方法忽略了T细胞穿透肿瘤间质的浸润能力,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实体瘤有效治疗的发展。

2022-12-05

Nature子刊:利用高通量液滴技术对来自接受ART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的HIV前病毒及其宿主整合位点进行测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是通过将它的基因组整合到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进入可逆的潜伏状态,从而逃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2022-04-18

基于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2021-09-08

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体外诊断领域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综述论文

  多因子生物检测,即在复杂生物样本中同时检测一系列目标物,对于分析生物反应和过程、疾病诊断等方面都比单因子检测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对人类健康问题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针对目前多因子检测领域还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加可分辨的信号数量用于待测物编码、如何提高整个体系的检测性能以满足所有待测物的检测灵敏度要求以及如何简化检

2021-08-04

Nature Communications:设备捕获脑肿瘤脱落的细胞外囊泡

 精确的癌症治疗依靠获得有关肿瘤的分子信息来指导有效的治疗决策。由于脑肿瘤的针头活检是侵入性的且困难的,因此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发了捕获脑肿瘤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的微技术。囊泡携带突变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样品,引起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希望对其进行分析以优化治疗方法。尽管它们携带大量信息,但来自肿瘤的电动汽车是非常小的颗粒,由脂质制成,并且相对罕见。因此

2020-02-12

利用技术开发高纯度极微量细胞纯化分离装置

 细胞辨识、观察、计数与纯化分离是生物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20世纪中叶,一种通过连续高压流体牵引大量细胞通过特定讯号辨识系统的概念被提出,并发展为目前生物医疗研究常用的一项设备-流式细胞分选仪。然而,该仪器也有其技术缺点,比如该仪器缺乏即时影像资讯、及无法实现100%细胞分离纯度。除此之外,操作过程中的高压流体也容易造成细胞损伤或生理状态改变。另一方面,流式细胞分选仪亦难以纯化

2019-10-22

设备可以在几分钟内诊断败血症

  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显着加速败血症的诊断过程。败血症是美国医院每年导致近25万名患者死亡的主要死因。当身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引发全身炎症链反应,导致心率加快、高烧、呼吸急促等问题时,就会发生败血症。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导致败血性休克,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和器官衰竭。传统上医生依赖各种诊断工具来诊断败血症,包括生命体征,血液测试,其他成像和实验室测试。近年

2019-08-02

专注液滴技术,万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的应用普及

 2001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23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精确图谱。这是人类首次从分子视角探索生命的奥秘,而这项被称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也成为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此后一段时期,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大批基因检测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输出了海量的人体微观数据。然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基于多细胞测序获得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复杂疾病诊断

2019-08-06

研究建立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培养腔理论模型

细胞培养液在微流控生物反应器中受到外界物理场(如压力梯度或者电场)作用流动而产生流体剪应力,并进一步刺激种子细胞调控其内部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这个过程在自然生命组织内的微管中亦是如此。考虑到细胞培养微腔隙中液体流动行为很难实验量化测定,理论建模分析是目前可行的研究手段。太原理工大学王兆伟等通过研究建立了矩形截面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将外部的物理驱动场(压力梯度与电场)与培养

2019-07-21

芯片助力构建体外类生命系统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近日,国际学术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 以inside back cover的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体外类生命系统构建领域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基于光诱导微流控芯片,利用动态变化的数字光掩膜,实现了多维水凝胶结构的层层微制造,并且具备非紫外、快速、灵活、可重构的优点,为建立体外类生命系统、生物器官模型等

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