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ood Chemistry:揭示了提高小麦制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在线发表了题为《Boosting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pasta by a premature stop mutation in wheat keto-acythiolase-2》(小麦KAT-2B上一个单核苷酸突变提高意面抗氧化活性)的

2022-03-25

Nature重磅:高彩霞团队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既抗病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系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全球约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重病小麦的田减产可达40%以上,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早在2014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团队和微生物所邱金龙团队就合作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了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然而新的问题来

2022-03-08

Nature Plants:研究破解小麦遗传转化中基因型依赖性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与小麦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 TaWOX5 ,利用 TaWOX5 基因克服了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依赖性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据叶兴国研究员介绍,遗传转化效率低和基因型依赖性是制约小麦转基因研究与基因编辑研究及应用

2022-01-17

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保护学院康振生院士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ariation in cis-Regulation of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inWhea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并揭示了其调

2021-11-2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禾谷镰孢菌侵染小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威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Biosynthesis of a new fusaoctaxin virulence factor in Fusarium graminea

2021-12-08

研究揭示小麦籽粒发育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小麦中,生长素路径抑制因子TaIAA21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因子互作来调控下游乙烯响应因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小麦粒型和粒重的分子机制。10月12号,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据李爱丽研究员介绍,粒长、粒宽和粒

2021-10-30

研究揭示调控小麦穗粒数基因在高产育种中的潜在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合作,研究了小麦转录因子AGL6在小麦花器官和小穗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据李爱丽研究员介绍,小麦产量三要素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穗粒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起着

2021-10-19

研究揭示麦类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的调控网络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元件。小麦族物种的转座子呈现爆发性增长,基因组高达3-16 Gb,85%以上由TE组成,而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只有272 Mb。可以说小麦的基因是“散落”在TE的海洋中,那么这些TE群体仅仅是自我复制垃圾序列,还是会影响宿主的基因活性与适应性呢?中国科学

2021-09-16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制备出高效绿色的抗小麦穗发芽防护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课题组在小麦穗发芽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以经过修饰的天然纳米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抗小麦穗发芽防护剂,该防护剂不含化学农药成分。小麦收获期若遇阴雨或潮湿环境,会出现穗发芽。穗发芽引起的产量损失大约在6-10%,严重年份甚至颗粒无收。穗发芽的发生也会严重降低小麦的加工品质和种用价值,带来经济

2021-08-27

小麦穗型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世界人口提供了约20%的能量摄入和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长和穗密度作为重要的穗相关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鉴定、验证和克隆穗长和穗密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或基因对解析它们的遗传机制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