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乐准智芯完成A轮融资,率先实现化学发光生物芯片“一卡多检”

近日,乐准智芯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泽创投领投,一村资本及老股东跟投,资金将用于建设自动化芯片生产线,研发“一卡多检”生物芯片及检测仪器,开拓市场。

2022-07-21

囊萤映“像”丨Evident单细胞生物发光解决方案发布

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作为一种自然界常见的发光现象,早在晋朝就已被用于借光夜读,留下了囊萤映雪的千古佳话。

2022-07-06

转换发光探针实现对化疗药物的可视化监测

研究人员利用基于上转换发光的纳米传感器开发出一种便携式传感平台,可在实时/现场条件下对美司那进行可视化定量监测。

2022-06-06

基于三重态湮灭机制上转换发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生物体这个巨大的“超分子组装体”中,信息交互都是多通道的,不仅通过手性信息通道,也会通过离子、电子、光等能量通道。这些多通道信息的集成和协同的表达对生命体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工自组装体系中,将多种信息通道集成在一起研究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功能。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段鹏飞课题组一直围绕着超分

2021-11-08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刊发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论文,介绍了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的相关情况。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将特制纳米颗粒嵌入植物叶子里,使其成为可用LED充电的发光植物。在充电10秒后,植物会发出数分钟的亮光,且可反复充电。这些纳米颗粒含有萤火虫中的萤光素酶,将功能性纳米颗粒插入活体植物以产生新功能属于“植物纳米仿生学

2021-10-26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碳点凝胶的仿章鱼协同变形变色运动机器人研究中获进展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进化,不断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利用协同的形状变形、颜色变化和运动,拥有在不同环境中交流、伪装等能力。科学家尝试设计智能人工材料(特别是具有类生物组织性能的软湿聚合物凝胶)来复制多功能协同行为,这将有利于理解自然的多功能协同行为,并可整合和升级受生物启发的多功能机器人。然而,实现高等生物的三功能协同或多功能

2021-08-09

中山眼科中心袁进团队研发光固化生物粘合水凝胶实现无缝线角膜移植

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植片通过显微缝线固定,但是术后存在缝线相关散光、新生血管、缝线感染和植片排斥等诸多潜在并发症,影响角膜移植手术远期疗效。无缝线固定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组织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和纤维蛋白胶,前者具有一定毒性、缺乏透明度和柔韧性以及快速聚合过程存在产热效应,而低粘附强度是纤维蛋白粘合剂不可避免的缺点。中山眼科中心为唯一单位,袁进教

2021-07-18

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发光真菌

 发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创造,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界均有一些发光的种类。海洋中发光水母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水母发光蛋白原理已见科学报道。全球已知有97种生物发光真菌类群。发光真菌依靠荧光素酶而发光,当萤光素在有氧的情况下被萤光素酶催化而发生反应时,会从其子实体或菌丝发出光。在医学、农业与生态环境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生物发光真菌受到关注。真菌发光

2020-09-08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2020-09-07

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近红外二区发光(950-1700 nm)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红外二区无机量子点由于发射波长可调、吸收截面大和量子产率高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为II-VI族和IV-VI族半导体材料,如CdSe、CdTe和PbSe,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Cd2+和Pb2

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