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蚯蚓高质量基因组揭示其全球分布与生态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达尔文在晚年的时候,开启了一段看似平淡却又独特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就是隐伏于地下的蚯蚓,并在1881年出版的《腐殖土的形成和蚯蚓的作用》中得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论断“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生灵像它们一样,虽看似卑微,却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基于一系列巧妙的实验,达尔文敏锐地发现土壤的形成与蚯蚓的长期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蚯蚓

2021-02-19

黄背栎海拔分布上限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分布界限的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热点。其中,高山树线(Alpine treeline)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生活型(树木)的分布极限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原因备受关注。与全球其他高山区域树线交错区(Treeline ecotone)主要由落叶和针叶树种构成不同,以壳斗科黄背栎(Quercus pannosa)为代表的常绿硬叶树木是我国青藏高原

2020-12-23

Nature:肝内免疫细胞分布影响机体免疫状态

 肝脏由许多六边形的肝小叶构成,组织学上用E-钙粘着蛋白划定其区域。由于单向血流,肝脏中存在氧气、营养素和激素的梯度,而一些关键酶(如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区间分布也提高了代谢效率。研究表明,肝脏枯否细胞富集于门脉系统附近。那么,肝脏的免疫系统是否也存在这种区间分布呢?这种分布方式是否对机体免疫系统存在影响呢?2020年11月25日《Nature》杂志

2020-12-03

干旱区盐渍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模式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是维系土壤生态功能的核心,认知土壤微生物分布模式有助于农田养分管理和作物生产。尽管农田土壤微生物分布模式被广泛研究,但人们对盐渍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知之甚少。干旱区的盐渍农田土壤呈现高pH值、高含盐量、低有机质、低含水量等特点,可能具有较独特的微生物分布模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田长彦团

2020-11-25

elife: 新技术帮助揭示神经元的分布

受体蛋白在神经细胞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就很难得出关于这种蛋白质功能的确切结论。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在果蝇中标记选定细胞中受体蛋白的方法。他们因此获得了运动视觉的神经元机制的新见解。此外,该新开发的工具还有助于标记各种蛋白质。

2020-11-04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胞外囊泡(EV)是由正常和疾病细胞释放的纳米大小的囊泡,作为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形式,可以作为基因和药物的有效治疗载体。然而,EV的体内特性,如组织分布、血液水平和尿液清除率,这些将决定其治疗效果和潜在毒性的重要参数仍有许多未知之处。MSC-EV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大量的EV(MSC-EV),MSC-EV内容物包括各种蛋白和

2020-11-01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表层土壤中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

 特征生物标志物萜类化合物具有指示生态系统和植被多样性的潜力。为理解和应用萜类生物标志物,需通过普查、鉴定和分析工作,明确不同生态系统中现代植物和表土中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对应关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研究员白艳与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天然产物稳定同位素组学团队博士周友平合作,选取青藏高

2020-11-04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固氮每年向陆地生态系统提供40~100 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生固氮菌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能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并提高植物生产力。因此,阐明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可为理解森林氮循环过程以及调控氮素供给策略提供支撑。固氮菌群落分布特征在不同采样地点和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有明显差异。前人针对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

2020-10-05

Genome Res:遗传差异如何导致女性的脂肪分布与健康

近日,弗吉尼亚大学的新研究揭示了男人和女人体内脂肪中的遗传差异如何影响其患病的风险。

2020-10-01

揭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在完整病毒颗粒上的结构和分布

2020年8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属,是一种包膜病毒,含有较大的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的正义RNA基因组。三个跨膜蛋白被整入病毒脂质包膜:刺突蛋白(S)和两个较小的蛋白,即膜蛋白(M)和包膜蛋白(E)。当通过低温电镜(cryo-EM)成像时,β冠状病毒呈近似球形颗粒,直径在100纳米上下浮动,内含致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