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牡丹当年生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针对牡丹的“退梢”现象,通过组织学、生理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究了牡丹当年生枝木质化过程、次生细胞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和碳氮的积累规

2023-10-08

Nat Biotechnol | 王潇/刘如谦合成具有核酸外切酶抗性的状poly(A)尾,提高mRNA药物稳定性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推广的方法,将定义的但不同的修饰引入到poly(A)尾部,并表明这些化学和拓扑模式被mRNA翻译机制很好地耐受。

2024-03-26

苏士成实验室发表Cell,发现并证实脉络肥大细胞驱动脑转移并发症

尽管BMS-262084存在潜在局限性,但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可以通过药物阻断类胰蛋白酶酶活性来逆转脉络丛上皮纤维的损伤和交通性TAH的进展。

2023-12-07

New Phytologist:发现OsPHR-OsADK1分子模块调控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

80%以上的植物可以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从而高效获取磷、氮等营养元素,植物则以脂肪酸形式提供给菌根真菌碳源营养

2022-10-27

Molecular Ecology:菌根适应策略研究中取得进展

  丛枝菌根是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养分吸收、碳循环、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丛枝菌根的宿主植物占陆地植物的70-80% (> 170,000种),而已知的丛枝菌根真菌仅300余种。因此,传统上认为丛枝菌根真菌不存在适应策略的权衡。近期,通过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控制实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高程研究员与美国加州大学

2022-02-23

Cell:菌根共生“自我调节”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揭示植物磷信号网络控制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A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PHR)-centered network regulates mycorrhizal symbiosis为题,作为封面论文于10月12日发表在《细胞》上。磷元素是植

2021-10-13

Science:发现大脑脉络的血管屏障在肠道炎症期间发生关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与大脑脉络丛(choroid plexus)的血管屏障关闭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2021-10-31

剑教授团队在PGT生殖遗传阻断技术方向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国际权威临床医学研究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1.492)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A comprehensive and universal approach for embryo testing in patients

2021-08-06

研究人员提出非宿主植物参与菌根网络新观点

  约90%以上陆生植物可与真菌形成菌根(Mycorrhiza),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类型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M)。植物与AM或者EM二者互惠共生,其中植物为真菌提供所需碳水化合物,真菌则协助植物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并增强其抗逆性。自然条件下,一种植物

2021-07-20

Nature Communications:储诚进教授团队揭示了菌根树种对全球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树木β多样性描述了树木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联系着局域尺度的α多样性和区域尺度的γ多样性,能反映树木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的潜在机制。因此,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前人对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忽略了生物因素的重

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