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Cell论文:快速起效、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1-14 09:34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5‑HT1AR 信号通路选择性的快速抗抑郁新策略,并据此理性设计出候选激动剂 TMU4142,其在抑郁小鼠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的快速抗抑郁样效果。

在过去几十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稳步上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使其成为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单胺假说被提出,并成为抑郁症发病的经典理论,该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 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有关,这一假说推动了一系列抗抑郁症药物的开发。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目前最新一代的抗抑郁症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 5-羟色胺转运蛋白,抑制对 5-羟色胺(5-HT,也称为血清素)的再摄取,提升大脑内 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改善抑郁症状。然而,SSRI 类药物起效缓慢,往往需要持续用药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示出疗效。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一系列潜在副作用,且对许多抑郁症患者来说,根本不起作用。

在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用药期间,突触前膜的 5-HT1A 自身受体主要通过 Gi3 蛋白发挥作用,介导负反馈调控,降低大脑中 5-HT 水平,从而阻碍了抗抑郁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患者症状。相比之下,突触后膜的 5-HT1A 异源受体主要与 Go 蛋白偶联,这有助于促进抗抑郁反应。然而,选择性激活 5-HT1A 异源受体,同时绕过由 5-HT1A 自身受体诱导的负反馈调控,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因为,5-HT1A 异源受体和自身受体实际上是同一种蛋白,只是位于不同脑区,异源受体位于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自身受体位于中缝背核(DRG)。

2025 年 11 月 12 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曹灿/王春玉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陈贺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史逸铭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Pathway-Selective 5-HT1AR Agonist as a Rapid Antidepressant Strateg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5‑HT1AR 信号通路选择性的快速抗抑郁新策略,并据此理性设计出候选激动剂 TMU4142,其在抑郁小鼠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的快速抗抑郁样效果。该策略解决了临床上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的起效缓慢难题,为新一代快速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可行路径。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 5-HT1AR 的 Gi/o 亚型信号特征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其与六种激动剂以及三种不同的 Gi/o 家族蛋白(GoA、Gi3 和 Gz)复合物的结构。结合功能分析,研究团队阐明了 5-HT1AR 不同激动剂识别模式以及 Gi/o 亚型信号选择性的潜在机制。

图片

此外,研究团队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通路选择性激动剂 TMU4142,它具有很高的 GoA 激活活性,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 Gi3 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在抑郁症小鼠模型中,TMU4142 表现出了快速的抗抑郁样效果。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G 蛋白解离试验揭示了 5-HT1AR 激动剂的 Gi/o 信号转导特征;

5-HT1AR 与 GoA、Gi3 和 Gz 的结构揭示了配体识别和 Gi/o 选择性;

设计的 TMU4142 是一种对 GoA 有选择性的 5-HT1AR 激动剂,具有较弱的 Gi3 活性;

TMU4142 能在不激活中缝背核 5-HT1AR 的情况下,在小鼠中迅速产生抗抑郁效果。

图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根据异源受体和自身受体不同的下游 Gi/o 信号通路来加以区分,可能是开发速效抗抑郁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