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激活癌基因可以使心脏再生!

  1. 心脏再生
  2. 癌症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4-25 14:17

2020年2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试图关闭一种允许癌症扩散的基因,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180度大转弯。通过使小鼠心脏中该基因过度活跃和发挥功能,它们触发了心脏细胞的再生。由于成年人的心脏一旦受损通常无法自我修复,因此利用这种基因的力量代表着首次治愈心脏病的重大进展。领导这项研究的剑桥大学药理学研究人员Catherine Wilson
2020年2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试图关闭一种允许癌症扩散的基因,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180度大转弯。通过使小鼠心脏中该基因过度活跃和发挥功能,它们触发了心脏细胞的再生。由于成年人的心脏一旦受损通常无法自我修复,因此利用这种基因的力量代表着首次治愈心脏病的重大进展。

领导这项研究的剑桥大学药理学研究人员Catherine Wilson博士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因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让心脏细胞增殖。目前的心脏病治疗方法都不能逆转心脏组织的退化——它们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老鼠模型上做到这一点。"

图片来源:Dr Cathy Wil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细胞自我复制的细胞周期受到严格控制。当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自我复制时,癌症就会发生,而Myc基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Myc在绝大多数癌症中都过于活跃,因此针对这种基因的研究是癌症研究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最近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试图控制Myc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

当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使Myc过度活跃时,他们看到了它对包括肝脏和肺在内的器官的癌变影响:大量的细胞在几天内开始复制。但在心脏里,什么也没有发生。

他们发现,心肌细胞中Myc驱动的活动严重依赖于细胞内另一种名为细胞周期蛋白T1的蛋白质的水平,这种蛋白质是由一种名为Ccnt1的基因制造的。当Ccnt1和Myc基因同时表达时,心脏进入再生状态,其细胞开始复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Wilson说:"当这两个基因同时在成年老鼠的心肌细胞中过度表达时,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细胞复制,导致心肌细胞数量的大量增加。"

心力衰竭每年影响全球约2300万人,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心脏病发作后,一个成年人的心脏会失去多达10亿个心肌细胞。与身体的其他器官不同,成人的心脏不能自我再生,因此这些细胞永远不会被取代。他们的损失降低了心脏的力量,并导致疤痕形成,心力衰竭,最终死亡。

利用一种被称为ChiP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观察Myc在心脏细胞中的作用。Myc产生一种称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它与特定细胞中的DNA结合并激活基因表达。但是,尽管蛋白结合成功,心脏细胞并没有开始自我复制,因为蛋白不能激活基因表达。因为心脏中缺乏另一种对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的蛋白--细胞周期蛋白T1。在Myc过活跃的细胞中加入该蛋白会导致细胞开始增殖。

图片来源:Dr Cathy Wil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目前的治疗方案都无法逆转心脏组织的退化。心脏无法自我再生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我们发现,即使在心脏中打开了Myc,也没有其他的工具可以让它工作,这可能是心脏癌症如此罕见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知道缺失了什么,我们可以添加它,让细胞复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组织对Myc的响应能力密切相关,同时组织的Myc响应能力收到关键转录机制中关键成分的严格控制,Myc与这个组分一起驱动组织的生物学再生过程。此外,除了广泛存在于各个组织的关键靶基因之外,还有大量的靶标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水平。这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肝脏和心脏——两个典型的Myc响应性的可再生器官和Myc不响应的不可再生器官。但是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更深入的探索,将为再生医学和肿瘤易感性带来新的知识和见解。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心力衰竭发病率的增加,病人护理费用预计将大幅增加。研究人员希望将他们的发现发展成一种治疗心脏病的基因疗法。"我们希望使用短期的、可切换的技术来启动心脏中的Myc和细胞周期蛋白T1。这样我们就不会留下任何可能不经意间导致癌症形成的遗传痕迹。"(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Bywater, M.J., Burkhart, D.L., Straube, J. et al. Reactivation of Myc transcription in the mouse heart unlocks its proliferative capacity. Nat Commun 11, 182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52-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