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惊了!住高层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1. 新冠病毒
  2. 高楼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4-21 14:09

2020年4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COVID-19大流行对全世界的卫生系统和公共卫生当局构成了挑战。当有一个快速传播、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时,我们必须调查所有可能的感染风险。一个尚未受到关注的风险领域是高楼大厦或医院等大型建筑。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仍然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但研究表明,如果管道系统出现缺陷,高层建筑中的住户可能会受到感染。人们意识到
2020年4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COVID-19大流行对全世界的卫生系统和公共卫生当局构成了挑战。当有一个快速传播、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时,我们必须调查所有可能的感染风险。

一个尚未受到关注的风险领域是高楼大厦或医院等大型建筑。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仍然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但研究表明,如果管道系统出现缺陷,高层建筑中的住户可能会受到感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赫瑞瓦特大学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所的研究,源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在一座33至41层楼高、约1.9万居民的大楼里,有300多例确诊病例和42人死亡--约占香港SARS感染和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

图片来源:PLOS ONE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就SARS大流行所作的报告显示,淘大花园的污水渠出现问题,是导致这么多病人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水槽和厕所内的U型弯装水可以防止经由空气传播的疾病从下水道系统上升,但淘大花园厕所内的大部分U型弯装水已经干了。

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当SARS感染者在大楼的厕所里腹泻时,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飞沫"可以通过下水道和管道网络从一个公寓传播到另一个公寓。这条空气传播路线得到了浴室抽气风扇的帮助,抽气风扇将被污染的空气吸进房间。

在这场悲剧的背后,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近20年的建筑内感染的交叉传播。2017年,研究人员发表了在一座两层楼高的污水管道试验台上进行的一项实验的结果。研究人员用一种生物模型来代表被冲进系统的病原体,同时把有缺陷的条件放在适当的位置。

毫无疑问,这表明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气流系统在建筑物不同楼层的房间之间传播,气流系统帮助水在管道周围流动。不仅是房间里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液滴还污染了这些房间的表面和系统内部。

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论文中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型建筑的所有部分都连接着同一个污水管道系统。当U型弯道干燥时,受污染的空气可以自由进出居住空间。当很多人在家的时候,这些建筑也更容易因为过度使用而产生巨大的压力波动,这会迫使水从U型弯道流出,打破它们的"密封"。这是淘大花园U型口干燥的部分原因。

对于COVID-19而言,这个影响是深远的。病毒当然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液滴传播。腹泻可能不是主要症状之一,但它很常见。

在封锁期间,大型建筑的管道U型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与平时相比,更多的人同时使用这些系统,增加了压力--或者,对于医院来说,病房使用过度。顺便说一句,同样的风险也可能来自U型弯道的水蒸发,因为管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在禁闭区,也会有旧的水槽或浴室地漏没有得到利用。

大量腹泻的受感染人士会增加系统内的病毒载量,进一步增加疾病在大厦内蔓延的风险。这种管道系统的互联性甚至可以促进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接触感染--在有大量感染者的地方,比如医院和其他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建筑物,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图片来源:PLOS ONE

保持安全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最近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对设施管理人员和房屋所有者--尤其是那些高层建筑的业主--的六条建议,以确保他们的系统在封锁期间是安全的:

1.不要忽视浴室、厨房或洗涤区无法解释的臭味。

2.确保所有的水槽和厕所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U型弯。

3.在早上和晚上向所有的水槽和厕所里灌水至少五秒钟,特别注意浴室和湿室的地漏。

4.如果来自厕所、水槽或其他家用电器的污水管道出现断开或打开的情况,应立即密封。用橡胶手套盖住,或者用塑料袋和胶带就可以了。

5.如果管道出现裂缝或泄漏,用结实的胶带封好。

6.设施经理应持续监控整个系统的性能,他们的建筑物,寻找诸如排水问题或坏气味等东西。

长远来说,确实需要适当的程序,以确保污水管道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感染控制。例如,对于设计超过50层的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并没有特定的守则。许多设计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有些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建筑没有今天的高。一旦流感大流行过去,这些事情需要作为一个高度优先事项进行彻底检查。(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