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1. 水稻

来源:新华社 2019-11-25 12:34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

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加成本和油耗。而且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会影响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

针对水稻秸秆还田存在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历时5年,使用物理诱变的方法,创制了水稻新型“脆秆基因”,再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出脆秆基因新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他们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示范种植了200亩“科辐粳7号”,于日前成熟收割。

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组成了专家组,现场收割显示,“科辐粳7号”的秸秆使用普通收割机即可粉碎,秸秆长度普遍小于10厘米,远短于普通水稻品种,便于自然降解。脆嫩的秸秆易咀嚼、消化,营养价值相对提高,也可成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测产结果表明“科辐粳7号”的平均亩产量为629.2公斤,相比对照的普通品种增产4.3%,实现了保证产量和秸秆还田利用的兼顾。

“秸秆变脆是由于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增加导致的,这个品种在苗期没有脆性,开花成熟后才逐渐变脆,所以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美介绍,“科辐粳7号”通过品种审定,标志着脆秆水稻从实验室成果到生产品种的大跨越,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