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学院 炎症与疾病 走进百家药企 2017免疫学学会 代谢组学 CAR-T/TCR-T细胞治疗 微生物组 肿瘤免疫治疗 微环境 癌症研究 细胞治疗 疫苗 衰老与疾病 生物标志物
细胞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CFDA信息 FDA信息 政策 医药电商 CRO/CMO 天然药物 生物仿制药 穿戴设备 人物 报告 排名
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 神经科学 癌症研究 基因治疗 炎症与疾病 生物标志物 肿瘤免疫治疗 微环境 细胞治疗 微生物组 临床研究 干细胞&iPS 组学 糖尿病 免疫学 肿瘤转化医学 高分辨率成像
代谢组学 癌症研究 神经科学 肿瘤免疫治疗 干细胞&iPS 基因编辑 免疫学 微生物组 囊泡与外泌体 组学 趣味研究 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动植物学科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 临床研究 基金与期刊 高分辨率成像 华人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 精准医疗 大数据 大健康产业 3D打印和新材料 医疗改革 美通社 移动医疗 医疗机构 免疫学 老年性痴呆 纳米医学 帕金森病
来源:大连化物所 2019-10-17 12:32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与北京大学教授高宁、赵进东合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揭示了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I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绿色植物和藻类的类囊体膜上存在两种大型蛋白复合物(光合作用系统I(PSI)和光合作用系统II(PSII))以实现光诱导电子传递、ATP生物合成等光合作用步骤。不同种属的PSI和PSII高度保守,在类囊体膜上以不同的寡聚状态行使生物学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PSI的三聚形式展开。
本工作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出一种异形胞蓝藻的PSI,其以四聚的形式稳定存在。根据结构推测,紧密的四聚结构比三聚结构更有利于单体间的能量传递。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其聚合过程为四个单体先结合成两个二聚体再聚集成四聚体,并得出其聚合驱动力为PSI与类囊体膜上一种糖脂的范德华相互作用。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相关结果以共同通讯作者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