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5只基因编辑猴子作为生物节律紊乱动物模型

  1. Bmal1
  2. Cas9
  3. CRISPR
  4. 克隆
  5. 基因编辑
  6. 猕猴
  7. 睡眠障碍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1-30 20:43

2019年1月30日/生物谷BIOON/---2019年1月24日,在两篇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论文中,中国研究人员克隆出5只基因编辑猕猴。这两篇论文的标题分别为“BMAL1 knockout macaque monkeys display reduced sleep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和“Cloning of a Gene-
2019年1月30日/生物谷BIOON/---2019年1月24日,在两篇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的论文中,中国研究人员克隆出5只基因编辑猕猴。这两篇论文的标题分别为“BMAL1 knockout macaque monkeys display reduced sleep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和“Cloning of a Gene-edited macaque monkey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图片来自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 doi:10.1093/nsr/nwz002。

这些基因编辑猕猴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克隆出来。在大约一年前,这种方法被用来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灵长类动物(也是猕猴)。但是,在这两篇新的论文中,这些研究人员首先利用CRISPR-Cas9对这些猴子的基因组进行编辑,具体而言就是敲除在昼夜节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因BMAL1,让它们出现睡眠障碍的症状。

根据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平台主任孙强(Sun Qiang)在一份新闻稿中的说法,这些研究人员随后挑选出发生“正确的基因编辑和具有最严重的疾病表型”的猴子进行克隆。

这些研究人员在这些克隆猕猴中观察到的疾病迹象包括失眠和血液激素的变化,以及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样(schizophrenia-like)”行为的增加。

这个研究项目的既定目标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基因相同的猴子疾病模型。孙主任在这份新闻稿中说道,“我们认为这种克隆基因编辑猴子的方法可用于产生各种基因疾病---包括许多脑部疾病、免疫疾病、代谢疾病和癌症---的猴子模型。”

中国科学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也在这份新闻稿中说道,“这类研究将有助于减少当前在世界各地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的猕猴数量。”他指出,鉴于这些克隆猴子不会产生混淆的遗传差异,临床前药物试验可能用更少的动物来完成。

这个研究项目涉及几个棘手的问题:克隆、动物权利和基因编辑。一些人认为他们的实验是一个道德窘境的雷区,人们想知道对科学的潜在益处是否足以超过这些猴子受到的所有伤害。(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Peiyuan Qiu et al. BMAL1 knockout macaque monkeys display reduced sleep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 doi:10.1093/nsr/nwz002.

Zhen Liu et al. Cloning of a Gene-edited macaque monkey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 doi:10.1093/nsr/nwz0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