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重大进展!揭示过敏性休克为何发生如此之快

  1. 树突细胞
  2. 炎症介质
  3. 肥大细胞
  4. 脱粒
  5. 过敏原
  6. 过敏性休克
  7. 过敏症

来源:本站原创 2018-11-12 07:03

2018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当某人患有严重的过敏症时,过敏原暴露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影响几乎是立刻出现的---皮疹、昏厥、呼吸困难、脉搏微弱和心跳加速。这种反应---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个过程存在着一种生理学上的困惑:这种大规模的反应如何极其快速地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小
2018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当某人患有严重的过敏症时,过敏原暴露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影响几乎是立刻出现的---皮疹、昏厥、呼吸困难、脉搏微弱和心跳加速。这种反应---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个过程存在着一种生理学上的困惑:这种大规模的反应如何极其快速地发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追踪了在过敏性休克期间免疫细胞是如何被触发的。他们描述了一种之前未知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种,一种新鉴定出的免疫细胞发现血管中的过敏原,随后利用一种不同寻常的途径将血源性过敏原快速地运送到肥大细胞中。这一发现有潜力打开一条新的攻击线来关闭这种致命性的过度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erivascular dendritic cells elicit anaphylaxis by relaying allergens to mast cells via microvesicles”。
图片来自Hae Woong Choi for Duke Health。

论文高级作者、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教授Soman N. Abraham博士说,“至关重要的发现在于在过敏症产生期间起着重要作用的树突细胞也在触发过敏性休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据了解,肥大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这是因为它们参与所谓的脱粒(degranulation)---将组胺和其他炎性物质释放到血流中,从而导致全身性休克。但是,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位于血管系统外面的肥大细胞如何被提醒血液中存在过敏原。

Abraham及其同事们观察到一种新鉴定出的树突细胞亚群位于血管的外表面上。利用钻入血管中的称为树突(dendrite)的探针状突起,这些细胞不断地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者。

当这些树突检测到血源性过敏原时,树突细胞提醒附近的肥大细胞存在外来入侵者。这种通信是不同寻常的,涉及一种通过微囊泡交换过敏原的节省时间的过程。这种微囊泡是一种微小的包被着过敏原的囊泡,是从这些树突细胞的表面上脱落下来的。

论文第一作者、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系研究员Hae Woong Choi说,“除了众所周知的将抗原内化、加工和呈递到免疫细胞中之外,树突细胞如今似乎积极地将它们获得的抗原在被内化之前分配到周围的免疫细胞中。”

当这些带有过敏原的囊泡通过身体的血管系统与肥大细胞接触时,大量的炎症介质被释放到血流中,迅速导致过敏性休克。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树突细胞在促进过敏性休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些研究人员能够剔除小鼠体内的这些树突细胞,从而抑制这种过敏反应。这种新的观察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开发靶向树突细胞的新疗法。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这种新描述的树突细胞亚群的活性是否具有未知的益处。Abraham说,“虽然这在过敏原中是有害的,但是这种功能可能是抵抗疾病所需要的,因而实际上是有益的。也许这些树突细胞的作用就是检测血源性的寄生虫、病毒或细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激活它们的任何其他情况,然后再考虑关闭它们或阻止它们的活性。”(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Hae Woong Choi1,*, Jutamas Suwanpradid2, Il Hwan Kim et al. Perivascular dendritic cells elicit anaphylaxis by relaying allergens to mast cells via microvesicles. Science, 09 Nov 2018, 362(6415):eaao0666, doi:10.1126/science.aao0666.

Francesca Levi-Schaffer1, Jörg Scheffel. Dangerous liaisons in anaphylaxis. Science, 09 Nov 2018, 362(6415): 640-641, doi:10.1126/science.aav45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