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揭示人体暴露组发生动态变化

  1. exposome
  2. 化学物
  3. 暴露组
  4. 检测仪
  5. 环境暴露
  6. 病毒
  7. 真菌
  8. 细菌
  9. 过滤器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9-25 22:27

2018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早上淋浴后,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干净,但是你每天携带着一大群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化学物。这是从首项深入探究人体“暴露组(exposome)”---当人们在世界各地移动时,相伴着他们的一大群微生物、植物颗粒和化学物---的研究中获得的发现之一。事实上,如果你的个人暴露组对肉眼是可见的,那么你看起来就像是连环漫画《花生》中的角色乒乓(Pig-Pen
2018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早上淋浴后,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干净,但是你每天携带着一大群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化学物。

这是从首项深入探究人体“暴露组(exposome)”---当人们在世界各地移动时,相伴着他们的一大群微生物、植物颗粒和化学物---的研究中获得的发现之一。事实上,如果你的个人暴露组对肉眼是可见的,那么你看起来就像是连环漫画《花生》中的角色乒乓(Pig-Pen)。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让一小群志愿者戴着一种带有特殊过滤器的检测仪,其中当这些志愿者在正常的一天内四处走动时,这种过滤器会捕获他们周围的空气中的颗粒。当这些研究人员对这些颗粒样本进行遗传分析时,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携带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植物颗粒和化学物,甚至 “微小的动物(microscopic animal)”。即便这些志愿者生活在相当狭窄的地理区域(旧金山湾区),人体暴露组的确切组成也因人而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20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ynamic Human Environmental Exposome Revealed by Longitudinal Personal Monitoring”。论文通信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主任Michael Snyder。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08.060。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肉眼不可见的生物和化学物的世界里,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这项研究详细探究了人体的暴露组。这可能是了解各种环境暴露影响人类健康的方式的第一步。

人体健康完全依赖于基因和环境。但很明显的是,基因只解释了一个人对各种疾病易感性的一部分,因此关于环境暴露的影响还有很多值得人们了解的地方。

作为第一步,Snyder团队收集了来自14个人的详细信息,这些人在他们的手臂上佩戴火柴盒大小的检测仪,佩戴时间为一周到一个月不等。Snyder本人佩戴这种设备已有两年了。这种设备包含着捕获周围空气中颗粒物质的过滤器。这些颗粒样品被带回实验室进行遗传分析和化学“分析”。总体来说,Snyder团队发现人们的暴露组及其所包含的微生物和化学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作为一种驱虫剂,化学物DEET是无处不在的。

在其他方面,人体暴露组的组成似乎取决于天气、旅行、宠物和家用化学品等因素。Snyder说,他自己的家庭暴露经证实含有很多真菌而不是细菌。他将这一点与他家中使用的“绿色”涂料相关联在一起。这种涂料缺乏一种被称作吡啶的物质,其中这种物质似乎能够降低真菌的水平。Snyder还发现他在早春就接触过桉树(eucalyptus),这为他的季节性过敏背后的罪魁祸首提供了一些线索。

根据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大多数化学样品中都含有几种已知的致癌物。不过,他们仅知道这些化学物的存在,但并不知道它们的暴露量。

如果这种携带着细菌、真菌和化学物的观点让你感到畏缩,那么有人也提出另一种观点:这些暴露中的大多数都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比如,众所周知,虽然有些细菌使人生病,但许多细菌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Snyder对此表示同意。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人体暴露组的哪些组分是“有益”的,哪些组分不是“有益的”。他补充道,这可能因人而异。

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一个人的暴露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而且在人的一生当中不断发生变化。

Snyder说,这将使得研究暴露组影响人类健康的方式充满挑战性。他补充道,“不过我也认为这一点是能够做到的。”

Snyder说,他的团队计划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研究更大的人群。他们还希望简化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技术,这样人们有朝一日可能能够自己使用这种设备来追踪他们自己的暴露组。(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Chao Jiang, Xin Wang, Xiyan Li et al. Dynamic Human Environmental Exposome Revealed by Longitudinal Personal Monitoring. Cell, 20 Sep 2018, 175(1):277-291, doi:10.1016/j.cell.2018.08.06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