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D打印的心脏,会怦然“心”动吗?

  1. 心脏

来源:新华社 2018-03-15 12:38

 安一颗3D打印的心脏,会怦然“心”动吗?继3D打印的牙齿、关节、心脏支架和瓣膜后,层出不穷的“打印界”新锐正在颠覆医疗的未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透视3D打印技术在未来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可能性。去年7月,瑞士科研人员宣布,已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全球首个形状、大小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相似的柔性心脏。那么,3D打印何时能

 

安一颗3D打印的心脏,会怦然“心”动吗?继3D打印的牙齿、关节、心脏支架和瓣膜后,层出不穷的“打印界”新锐正在颠覆医疗的未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透视3D打印技术在未来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可能性。

去年7月,瑞士科研人员宣布,已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全球首个形状、大小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相似的柔性心脏。那么,3D打印何时能运用于完整的器官打印,并进入移植领域?

“单纯打印心脏的结构和形状应该不是很难,难的是要维持心脏的传导系统。”葛均波分析说。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心脏由不同的组织细胞组成。“心肌的自律性、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持续性,在近期还难以通过3D打印来实现。”

目前国际医学界有观点认为,3D打印技术要真正实现怦然“心”动,还需要20至30年,也有可能更久。不过,即使3D打印的心脏目前还仅是一个躯壳,但并不意味着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永远只能停留在牙齿和骨骼这些“硬邦邦”的部件上。

今年3月,美国的学术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3D打印技术,可通过个性化建模,来判断患者适合哪种主动脉瓣膜置换方案以及预测手术并发症等,实现因人而治。此外,去年11月中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也宣告研发成功。

据葛均波介绍,这种建模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术前。先将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后,再进行个性化3D打印,模仿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这种技术目前在上海也已经进行了初步应用。

他还透露,目前3D打印的“心脏瓣膜”,由于其持久性太短,国内外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仍处于实验中。至于心脏支架,已经可以采用聚乳酸打印成功,动物试验发现安全有效,现在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和临床随访。

事实上,3D打印技术的运用与试验,并不止于生物医疗领域。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航天、汽车、模具、消费品等,也都与这项技术越来越密切衔接。相关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我国已经将以3D打印为首的“增材制造产业”视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2017年,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

但也有人担心,未来通过“3D打印+移植”等手段,人类战胜慢性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实现“长生晚老”亦将成为可能,到那时人类或许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社会伦理问题。

对此葛均波认为,目前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3D打印技术仍只停留在试验阶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当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若都可以进行打印了,并且运用于临床,那就有必要进行规范和伦理学论证。(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