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的人生导师120岁

  1. 药品

来源:管好身体 微信号 2017-08-14 09:43

小时候,谁都没少追过明星,膜拜过几个名人。可是,随着斗转星移,这些人有的作古了,有的落魄了,有的剧情反转了……板着指头数数,尚且活着还有资格持续励志的,也没剩下几个。导师选不对,敬仰白浪费。在实现人生每一个小目标的道理上,你需要一个靠谱儿的人生导师。出名能趁早,辉煌要终老,治愈力强大到奇妙。这样的人生导师,谁不抢着要?好庆幸啊,我的人生导师就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柳树,天然治愈力量如同生命起源于海洋,
小时候,谁都没少追过明星,膜拜过几个名人。可是,随着斗转星移,这些人有的作古了,有的落魄了,有的剧情反转了……板着指头数数,尚且活着还有资格持续励志的,也没剩下几个。

导师选不对,敬仰白浪费。在实现人生每一个小目标的道理上,你需要一个靠谱儿的人生导师。

出名能趁早,辉煌要终老,治愈力强大到奇妙。这样的人生导师,谁不抢着要?

好庆幸啊,我的人生导师就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柳树,天然治愈力量

如同生命起源于海洋,我的这位人生导师,也发迹于水畔。

在池塘或者湖边,经常可看到白柳。它们好阴喜湿,树干在水中经久不烂。 欧洲有一种传说,说是白柳扭曲多节的树干凹陷处,是女巫最喜欢的地方。她们化身美丽少女,消失在柳树凹陷的树干里,等她们再次从中跳出来时,却变成了嘶嘶作响的猫。

翻看中国的古代文学中,也时常可见“柳树精”的故事。无论中内外,柳树都是一种自带神话色彩的植物。但其实,它们也隐含着神奇的治愈力量。

公元前1534年,在古埃及最早的医药文献《埃伯斯医药典》便有记载,古埃及人将柳树用于消炎镇痛。

千年之后,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柳树开出一个药方。他用柳树皮榨汁,来缓解女性的分娩之痛。

多年之后,直至工业社会,柳树中的药用成分被提炼为一种叫做“水杨酸”的物质。1876年,邓迪皇医院医生John Maclagan在国际知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首个含有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他发现,水杨酸能缓解风湿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炎症。

水杨酸能治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不过,它实在是不大好吃——它的味道让人很难接受,很多病人使用后会感到恶心;另外,它还会引起口腔黏膜和胃黏膜过敏。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和驾驭这种千年的自然力量。

柳树的天然治愈力化为人类己有物,着实经历了一番漫长的过程。此处略过无数科学家的名字……他们都在为从柳树皮中寻找一种高纯度、稳定态、味道尝起来并不坏,并且还没有副作用的药物,用尽了洪荒之力。


Felix Hoffmann

都说爱心能创造奇迹,这话不错。下面要提到的这位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是德国拜耳公司的一位科学家。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用水杨酸来治疗,本来是极好的。但正是因为当时这种药物副作用太大,父亲拒绝服用。

爱心指引Hoffmann前进,他决心对水杨酸改造一下。在拜耳公司建于埃尔伯费尔德的主科学实验室里,Hoffmann通过用乙酸对水杨酸乙酰化,得到了纯净、且结构稳定的乙酰水杨酸,不仅高效,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副作用也非常显著地减少了。

铛铛铛——我的人生导师就此诞生。1897年8月10日,Hoffmann在一张格页纸上,记录下了这一历史——(谢耳朵文风,文青可跳过此段)

如果将100.0水杨酸和150.0乙酸酐在回流条件下混合反应三个小时,就可以大量地乙酰化水杨酸。通过加入乙酸,也可以获得乙酰水杨酸,形态为针状,由C6H6结晶而来,熔点为136摄氏度。与文献中提到的不同,这种新的乙酰基生成物并不与氯化铁反应,因此很容易与水杨酸区分开来。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在物理性状上有着很多不同,比如乙酰水杨酸味道略酸,但没有任何腐蚀作用。正因为如此,对其进行了可用性方面的测试。


Felix Hoffmann手稿(1897年8月10日)

在制药史上,从未有哪个分子能被如此彻底地研究,也从未有哪个分子能给人们带来如此多的惊喜。

次年,美国就开展了一项与乙酰水杨酸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共有超过22000名健康的美国医生参加了这项研究。但是它被提前终止了,原因是,研究结果明确证实了乙酰水杨酸的益处,如果继续让安慰剂组参与者继续使用非活性药物、而不应用乙酰水杨酸,在道德上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乙酰水杨酸的效果太明显了。与服用安慰剂的医生相比,那些使用乙酰水杨酸的医生,他们的心脏病发作事件减少了44%。


这一结果蜚声世界,长期处于阴霾之下的人们很久都没有听到这么好的消息了。那个时候,正值欧洲20世纪,数百万人终日生活于惶恐与不安之中。多次流感在欧洲大陆蔓延,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最近的一次灾难发生于1895年。乙酰水杨酸,就像是一位救世主,在这样一个危难时期来到人间。它被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问世后,拜耳公司向药剂师供应的是玻璃瓶装款,含后250克阿司匹林粉末,以每纸包1克的形式出售给病人

“20世纪就是‘’阿司匹林时代‘’。‘’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Ortega y Gasset)这样说。他在《民众的崛起》一书中这样写道——

“如今,普通百姓也能过上比过去的达官贵人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在当今这个繁华的世界,我们拥有街道、铁路、旅店、电报,社会治安稳定,还能获得阿司匹林。”

从阿司匹林问世,仅仅数年内,就成了数百万家庭的必备药品。如果把目前拜耳及其他公司每年生产的阿司匹林药片连在一起,其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如此辉煌,阿司匹林简直就是要上天的节奏。

是的……它的确上过天……1969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医药总监查尔斯·巴里(Dr. Charles Berry)为阿波罗11号飞船配备了拜耳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以缓解几乎所有宇航员在长期太空飞行中都会遇到的头痛和肌肉疼痛。他如此评价道:“毫无疑问,阿司匹林将被永远作为标准药物使用。”


阿司匹林的月球之旅

不过,有句老话儿讲的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对于出道即出名、早年就成为传奇的阿司匹林,未免会令人对它的未来产生担忧,它的鼎盛期会不会如我们期待般持久。因为,大部分现代药品的生命周期都很短暂,新的化合物也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全世界平均每5分钟就会冒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昨日的明星很快就会过气、被人忘记。

但是,NASA医药总监的预言应验了。阿司匹林在它走过的百年间,留下一个又一个、不断发现自我、颠覆旧规的里程碑。


1988年2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

阿司匹林曾出现在1988年2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 阿司匹林大突破”。如果说,这一标题毫无过誉之嫌,那么,阿司匹林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不断地突破了自己。

还记得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阿司匹林最初的样子吗——被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来缓解女性的分娩痛。阿司匹林的早期辉煌,就是作为全世界最常用的镇痛剂。甚至,在1950年,阿司匹林还作为“销量最好的止痛药”,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后,阿司匹林经历了第一次的销量衰退。因为更多、更新的止痛药被陆续开发了出来——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逐渐替代了阿司匹林在疼痛治疗中的地位。

无偶然,不历史。一些看起来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注定将成为历史记忆。

在阿司匹林问世近半个世纪后,1945年,Rudolf Singer首先发现,有患者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因为用了阿司匹林,导致术后出血。他认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凝血过程。

8年后,Lawrence Craven在《密西西比医学》杂志发文,大胆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假说。可惜在当时,他的想法没有得到什么回应。

直到1971年,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机制被阐明之后,我这位人生导师便开辟了挽救众生的第二个篇章。


1990-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1990-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如同20世纪的流感大流行,21世纪也无法摆脱另一轮更为棘手的疾病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心血管疾病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死因。那个时候,全世界每年预计将有2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在中国,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病则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

再一次,阿司匹林在抵抗人类疾病的漫长战役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历经了数百项临床研究的考验。2002年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对287项研究,超过20万研究人群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使任何严重血管事件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非致死性脑卒中减少1/4,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6。

目前,阿司匹林获得了大多数欧美指南的一致认可,肯定了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血管病治疗及其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专家组名单

在2017年发布的《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明确写有下述几点。

❶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所有无禁忌证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长期治疗(Ⅰ,A);不能耐受者用氯吡格雷75 mg/d(Ⅰ,B)。择期支架植入术前服用阿司匹林负荷量100~300 mg,其后100 mg/d维持(Ⅰ,B)。

❷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所有无禁忌证者初始口服阿司匹林负荷量100~300 mg,75~100 mg/d长期维持(Ⅰ,A);不能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量,75 mg/d维持)替代(Ⅰ,B)。

❸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如无禁忌,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性阿司匹林300 mg(Ⅰ,B),继以75~100 mg/d长期维持(Ⅰ,A)。


2006年我国发布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同样明确了阿司匹林在脑卒中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❶ 急性缺血性卒中: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d,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d;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d;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❷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二级预防: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腔隙和隐匿性)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00 mg/d)或者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aggrenox)或氯吡格雷(75 mg/d);对于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 mg/d;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

❸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二级预防: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75-325 mg/d。

我的这位人生导师,就这样为人类健康服役了百年。在它百岁诞辰的前一年,即1996年6月13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阿司匹林做为预防心脏事件发生的常规用药。仅此一项,每年就可防止5万例心脏事件导致的死亡。这,莫过于是对它百岁生日的最好祝福。

在疾病与人类博弈的疆土上,顽强又善变的对手让人无法稍微放松警惕片刻,仍然随处可见力有未逮的空白之地,而阿司匹林已在此守护了百年。

就在人们开始把 “百年老药”这个标签加之其身的时候,阿司匹林再次勃发出新的生机,它不再甘心于被疾病被迫着奔跑。这一次,它要向远方前行。


很早的时候,在《皇帝内经》,孙思邈就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道理。在疾病的上游遏制其肆虐的脚步,意义深远。

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二级预防领域获得认可的过程一样,在一级预防领域,历经多年的数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它的获益价值被证实。

继BOT(1988年)、PHS(1989年)、HOT(1998年)、TPT(1998年)、PPP(2010年)、WHS(2005年)、POPADAD(2008年)、JPAD(2008年)、AAA(2010年)、JPPP(2014年)等一系列临床研究之后,2016年4月11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正式发布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与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建议声明》,明确建议以下几点。

❶ 对于50~59岁人群,如果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10%且出血风险不高,预期寿命≥10年且愿意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则建议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CVD及结直肠癌(CRC)的一级预防。(B级推荐)

❷对于60~69岁人群,如果10年CVD风险≥10%且出血风险不高,预期寿命≥10年且愿意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则较可能获益,是否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应由患者决定。(C级推荐)

❸ 对于<50岁及≥70岁的患者,由于证据不足,不建议应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I级推荐)



说到这里,如果我们把心血管疾病看作是摧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那么,还有另外一种疾病,它就像一个隐藏的刺客,随着等着给你一刀。

这类疾病与集中营一样,具有毁灭的共性。它否定了在它自身之外、以及凌驾于它之上的所有生命。病人的日常生活被它满满地占据着,以至于世界也随之消退。每一丝力量,都被拿来应对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就是——癌症。

老而弥坚的阿司匹林又一次站了出来,抖出浑身的活力。就在它120岁生日即将来到之际,阿司匹林可预防肿瘤的作用,被写入了国际权威医学指南。

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通过对4项研究、14033例患者的分析显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累计死亡风险33%;通过对3项研究、47464例患者的分析显示,使用阿司匹林超过10年,可降低40%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基于包括上述证据的临床研究结论,USPSTF作出如下推荐——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结直肠癌。


为庆祝阿司匹林的百岁生日,拜耳公司被装饰成一个巨大的阿司匹林药盒,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回顾阿司匹林的百年,它一次再一次地拓展自己的应用疆域,捷报频传,以至于被称为是一种“神药”。

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因为任何一种药物而言都有其副作用。对于阿司匹林,它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增加出血的风险、过敏及水杨酸反应等,无法令人回避。但,这并不能对它的神奇故事有任何的削减。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如阿司匹林这样,可以同时治疗疼痛、发热、炎症、以及所有人类社会最常见的三种致死性疾病:心肌梗死、卒中和癌症。它的辉煌,早已开始,远未结束。

时间未老,青春不死,希望犹在。
阿司匹林,祝你120岁生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