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助力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发展

  1. CSCO
  2. 免疫
  3. 肿瘤

来源:生物谷 2017-04-21 09:16

为增进对免疫治疗的科学认知,指导并推进相关研究的开展,2017年4月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会上正式成立了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为增进对免疫治疗的科学认知,指导并推进相关研究的开展,2017年4月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会上正式成立了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解放军八一医院副院长、CSCO理事会副理事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兼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CSCO 副理事长、北京 CSCO 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和济南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济南军区肿瘤研究所所长、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首任主委王宝成教授就免疫治疗的认知和发展现状、免疫治疗最新进展以及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成立等话题与媒体朋友进行了深入探讨。

秦叔逵教授(右)和王宝成教授(左)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成立是大势所趋
 
国际上已经掀起了免疫治疗的潮流,中国特别是CSCO必须要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因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应运而生。秦叔逵教授表示,一方面推动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免疫治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近几年发展快速,尤其是国外,我们需要跟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第三则是CSCO推动学术发展的重大举措。
 
秦叔逵教授补充道,成立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团结起来,更加专业、专注,有组织、有计划,做到技术和转化与临床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国外发展跟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这些都是专委会要做的工作。

秦叔逵教授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免疫治疗认知教育亟待深入
 
据了解,目前国内医疗界,比如医生、医护人员及各个层次人员,在对免疫治疗的认识水平上与国外情况相差无几。事实上,由于传统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疗效,国外人群对免疫治疗的认知也是具有层次差异的。
 
王宝成教授解释说,关于国内医药界人士对免疫治疗认知层次剖析,其原因在于免疫学是机理极其复杂的科学,医疗界对免疫的认知,不同专业之间也存在此种情况:比如外科医生可能了解相对较少,内科特别是肿瘤科医生接触较多,同时从事肿瘤专业的医生对免疫治疗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整体医护人员进行科普性、宣教性、培训性的层层深入的教育。

王宝成教授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稳步发展
 
据了解,国内国外目前的临床研究在中国都得到了CFDA的严格监管,尤其在2015年以后,国家对临床试验的设计、伦理问题、设计执行、质量控制以及总监管都有了严格的核查。
 
秦叔逵教授介绍说,免疫治疗并非孤立存在,和临床其他治疗相一致,我们在其他治疗上有很好的经验,所以不会有大问题。我们进入免疫治疗2.0时代要解决其预测疗效的指标、可能与毒性反应相关的问题、耐药性问题、联合治疗的问题等。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时间。
 
一百多年前的免疫治疗与今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过去虽然有一些细胞治疗在临床使用或批准上市,但总体上对大多数肿瘤,特别是对常见的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全世界第一大肿瘤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确已经超越了化疗。其中的问题需要我们慢慢解决,这需要过程,但是总体持乐观态度,秦叔逵教授如是说。
 
肿瘤免疫治疗进入更加精准的时代
 
秦叔逵教授介绍说,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公认的针对恶性肿瘤的三大传统疗法。近年来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法日益兴起。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在肿瘤的早、晚期都可以使用,应用免疫治疗在不同人群、不同情况下,毒副反应不同,但相对来讲要小。
 
王宝成教授还介绍说,免疫治疗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细胞因子的治疗、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最热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本是以PD-1、PD-L1、CTLA-4抑制剂为主。最近国内外学者联合临床试验,对于晚期肺癌已经耐药的患者,如果表达合适,在一部分人群中,其疗效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正因如此,2013年,免疫治疗入选《科学》杂志“2013年十大科技进步突破”第一位。对于免疫疗法的疗效也得到了公认,现在免疫治疗进入2.0时代,仍保持热度不减的原因就在于它在一部分病种和人群当中展现出特殊的疗效。
 
秦叔逵教授总结道,CSCO还将在以下五项工作方面继续努力:首先,开展临床肿瘤继续教育;第二,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第三,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第四,要推动肿瘤的多学科合作;第五,为病人和患者开展医护沟通。希望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为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梦助一臂之力!(生物谷Bioon.com)

(部分数据由BMS提供医学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