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曾经外资体检标杆 如今两度被转手

  1. 体检标杆
  2. 外资
  3. 美年

来源:健康点 刘腾 2016-08-16 09:41

近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002044.SZ)公告称,通过全资境外子公司美健公司以2719万美元收购境外实体新新健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新健康”)100%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掌控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美兆”)及上海美兆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兆”)之目的。

国内高端体检品牌美兆体检再次迎来了“易主”的命运。

近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002044.SZ)公告称,通过全资境外子公司美健公司以2719万美元收购境外实体新新健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新健康”)100%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掌控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美兆”)及上海美兆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兆”)之目的。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美兆体检一度树立了行业标杆形象,并在2008年前后经历了辉煌时期。但其后每况愈下,至今已跌出国内健检第一阵营。

最近4年间,美兆体检已先后经历两次转手。那么,这一外资标杆品牌是如何衰落的呢?

两度“易主”

据了解,北京美兆和上海美兆两家公司最早隶属于美兆集团,已发展成为与英国BUPA、日本PL并列世界三大高端体检机构。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体检品牌,北京美兆2003年开业,是美兆集团在大陆地区的第一家旗舰店,也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自动化健康体检机构。

而在上海,美兆体检的另一个据点——上海美兆则一直深陷亏损之中,中外股东内部意见长期不和,公司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方针。

彼时,美兆集团在大陆的业务开展并不顺利,在国内健检连锁品牌的挤压下,市场空间逐步缩小,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据记者了解,美兆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此前已经被低调转手一次,接手人为嘉华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忆会和他的高级管理人江泓毅。

不过,在换了第一个东家之后,美兆体检并没有在高端体检市场焕发出“第二春”,而是业绩依旧下滑。

根据美年健康披露的资料,2015年,北京美兆营收6568万元,净利润只有340万元;上海美兆则是2878万元,净亏损425万元。

“美兆体检在国内的衰落,政策的限制是主要因素,错失了扩张良机。”一位熟悉美兆的人士表示,外资医疗企业想在其他省份开分支机构当时只能找卫生部审批,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但国内医疗机构可以由各地卫生局审批,远比国外医疗企业自由。

另一个不利条件则是,根据彼时的政策规定,外资医疗企业必须找中方合资,不得独资,而且中方投资比例不得低于30%。

美兆选择了上海市总工会作为合资方,上海市总工会下属的海鸥控股集团以提供场所等作为投资,占比30%。不过,合作双方的摩擦也开始逐步显现。

一位熟悉上海健检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市工会自己开的体检机构就在美兆楼下,以更低廉的价格分流了美兆的顾客。

水土不服

除了政策的阻碍以外,美兆体检的衰落也有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

据了解,作为国内高端体检品牌,美兆体检不仅收费高昂,而且实行会员制模式。具体来说,以家庭为单位发展会员顾客的,每个家庭会员需要每年交年费办年卡,一张年卡包含的人数从1个人到7个人不等。

据了解,美兆体检最终积攒了3万多高端客户,家庭客户占了总客户比例的一半,另一半来自于团体体检。

美兆体检一位管理人士曾经回忆,作为国内体检行业的最高端品牌,北京美兆体检中心的净利润率一般都超过20%,远远高于国内体检行业一般10%左右的净利润率。不过,仅凭北京美兆一家,将很难维持国内的业绩改善。

正因为如此,掌控美兆体检对于美年健康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美年健康公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高端体检所占的市场份额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尤其近3到5年势头迅猛,收购美兆体检国内业务进一步增强了美年健康的品牌实力和专业体系。”

然而,美年健康作为国内中低端医疗品牌,真能利用好美兆体检这一高端品牌吗?对此,美年健康上述负责人表示,“美兆体检需要落实的是本土化的问题,而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并购加码高端体检以及精细化管理的实力,吸收他们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生物谷 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