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蒿素产业化成功,科研人员的成果可以顺利转化了吗?

  1. 产业化
  2. 科研人员
  3. 青蒿素

来源:生物谷 Murphy 2016-07-19 09:18

我国是青蒿素的原研国和生产国,但却被酵母发酵生产青蒿素的技术赶超,由此可见,先进的技术及时产业化,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行业的竞争力。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青蒿素在恶性疟疾的显着疗效。但目前,我国工业提取所用的大宗青蒿原料中青蒿素低,仅为0.8%左右,我国的青蒿素原料药竞争力不足,而由伯克利加州大学的Keasling领衔,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的酵母发酵生产青蒿素的技术已在意大利投入量产,该酵母工程菌中青蒿素前体青蒿酸的发酵产量从1.6克/升提高到25克/升,进一步压低了青蒿素价格的预期。

我国是青蒿素的原研国和生产国,但却被酵母发酵生产青蒿素的技术赶超,由此可见,先进的技术及时产业化,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行业的竞争力。

7月17日,央视新闻:“上海:大胆改革 改出发展新动能”中介绍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唐克轩团队的的高含量青蒿素培育技术,或许可为我们提供一个“科研成果及时转化”的新视角。

图右为唐克轩教授

高含量青蒿素培育技术突破

十几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课题组专注于青蒿素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的研发,在高含量青蒿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国家科技部“863”生物反应器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唐克轩课题组获得了含量达1%-1.5%的杂交种(第1代青蒿产品)和含量达1.5%-2%的代谢工程青蒿(第2代青蒿产品),同时,建立了基于打破和阻断等技术为核心的植物代谢工程技术平台,获得了青蒿素含量大幅提高的青蒿。

这一成果也率先获得了高含量青蒿素青蒿的“中间试验”证书和“环境释放”证书,完成了“环境释放”等安全性评价和青蒿产品的生物学功能评价。经过试种第1代青蒿产品实验发现,青蒿产量和含量不低于青蒿主产区,青蒿素含量也达到1%,开展的机械化收割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文汇报报道,该研究团队近来又推出了第3代青蒿产品,不仅含量高还能抗除草剂,团队还开拓了青蒿素类药物降血脂的新用途,为拓宽青蒿素的应用领域打下了基础。目前,研究团队已在该领域拥有了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青蒿素的新用途(抗肿瘤、治疗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数项发明专利。

新一代专利技术的推出,将使青蒿素的生产成本降低到1000元/公斤以下,竞争优势明显。可稳定、低价的保证全球对青蒿素的需求。

可见,在提高青蒿素产量及利用效率方面,我国的科研实力并不亚于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转化难题

国家科技投入和地方财政投资的60%用在了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上,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关新平表示:“转化率也就是2%、3%,失效量每年是在600项左右。”

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

一、技术成果转化流程复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成果是职务发明,属于国有资产,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规定,首先要求对技术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然后报上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技术成果归属难以划定:风险投资对象更多是已被资本化的科技成果。其产权比较明晰,成果归属也很明确,而因“国有资产”被严格限制的大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科技成果则只能大量留存,难以转化。

三、技术成果转化风险大:技术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化时没法讨价还价,转化失败却有责任。

如何才能扭转扭转科研成果躺在文件柜的尴尬局面?上海市委、市政府认为,制度改革是根本,去年5月,正式推出《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22条意见当中,对企业放宽经营管制;对科研院所,扩大管理自主权;特别是明确提出,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不低于70%,并对转化失败的责任追究重新界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减少大家的顾虑,因为转化是很不确定性,它确实是失败的概率很大,这种损失谁来负责,所以这些我觉得都要消除大家的顾虑,所以我们这次都提出要免责。”

这项新政策出台后,唐克轩教授柜子中的专利又有了用武之地,这些专利被用来继续开发,寻求合作。今年,在重庆、江苏等地的合作基地已陆续建成。

自《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出台以来,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50%;外资研发中心突破400家;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乔布斯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虽然社会的传统观念以及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都更鼓励科研人员老老实实做研究,不断申请项目、发表论文、拿科研奖项,但若是科学家+企业家,能量1+1>2,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因科技的进步而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生物谷 Bioon.com

相关会议推荐

2016天然药物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6.08.19-2016.08.20     会议地点:上海

会议详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atural-product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