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学院 炎症与疾病 走进百家药企 2017免疫学学会 代谢组学 CAR-T/TCR-T细胞治疗 微生物组 肿瘤免疫治疗 微环境 癌症研究 细胞治疗 疫苗 衰老与疾病 生物标志物
细胞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CFDA信息 FDA信息 政策 医药电商 CRO/CMO 天然药物 生物仿制药 穿戴设备 人物 报告 排名
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 神经科学 癌症研究 基因治疗 炎症与疾病 生物标志物 肿瘤免疫治疗 微环境 细胞治疗 微生物组 临床研究 干细胞&iPS 组学 糖尿病 免疫学 肿瘤转化医学 高分辨率成像
代谢组学 癌症研究 神经科学 肿瘤免疫治疗 干细胞&iPS 基因编辑 免疫学 微生物组 囊泡与外泌体 组学 趣味研究 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动植物学科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 临床研究 基金与期刊 高分辨率成像 华人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 精准医疗 大数据 大健康产业 3D打印和新材料 医疗改革 美通社 移动医疗 医疗机构 免疫学 老年性痴呆 纳米医学 帕金森病
来源:雷锋网 2015-12-12 20:15
芯片植入到人体内早已不是一种幻想了,那么人类的“超人”梦还有多久能实现呢?近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可以用生物体内的化合物 来转化为电能的芯片。这种化合物就是三磷酸腺苷(ATP),学过生物的同学大概都知道这种物质是生物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
据了解,这项新技术的核心就是,把一个普通的CMOS(固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一个带有ATP供电离子泵的人工脂质双层膜结合在一起。二者结合之后,虽然无法实现生物特征,但CMOS集成电路就可以向细胞一样从ATP中吸取能量(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再具体点将就是,他们通过从细胞分离出来的ATP酶,来帮助ATP输送能量给这颗芯片,这种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为 14.9%。
目前,该研究团队研制出了几毫米的原型来验证该功能。
这项技术的意义在于,植入芯片以及其它医疗装置在体内就不会受到电池问题的影响。不过这项技术也有一个弊端,因为ATP只存在于细胞内部,所以无法应用于普通的移动医疗装置,如起搏器等。
该团队负责人Ken Shepard表示,目前已有的植入型技术采用的都是被动元件,功能极为有限,但他们有更宏远的目标——要让植入的装置能够实现计算甚至是更复杂的功能。(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