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种新型免疫细胞被发现 有望揭秘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新途径

  1. 免疫细胞
  2. 新途径
  3. 治疗
  4. 自身免疫疾病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院 2013-11-20 16:08

最近,国际著名杂志《Immunity》《免疫》刊登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973课题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免疫机制研究的重要发现。

 

最近,国际著名杂志《Immunity》《免疫》刊登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973课题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免疫机制研究的重要发现。文章被杂志主编推荐为“特色”重点文章,国际知名的免疫学家Hideki Ueno教授在杂志同期发表评论,以“外周血Tfh细胞色彩灿烂(Blood Tfh Cells Come with Colors)”为题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免疫》是国际顶级免疫学杂志,近3年平均影响因子(IF)>20。

这是一项针对疾病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理念意义和临床前景。研究者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存在一种新型免疫细胞——前体滤泡辅助性T细胞(pTfh)。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在RA等自身免疫病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靶向性抑制pTfh细胞有可能成为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新途径。

栗占国教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免疫学系长期合作,以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以及动物模型中首次发现了pTfh细胞,并证明该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疾病患者体内具有促进致病性细胞和抗体产生的重要作用,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此前,研究者已经发现Tfh(滤泡辅助性T细胞)可以促进高亲力和长效的抗体产生。因此,在自身免疫病中,pTfh细胞可以作为标志物监视抗体反应,在感染和疫苗免疫模型中也同样被验证。

课题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pTfh是在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发生之前在外周血产生的,是Tfh前体细胞。当遇到同一致病原或抗原时,pTfh细胞迅速分化为Tfh细胞并促进抗体的产生。因此,血液中功能性Tfh细胞可有不同发育阶段,前体Tfh可能处于免疫反应的初始阶段,是人类免疫记忆的重要机制。pTfh的发现是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突破。

多年来栗占国教授植根临床,不仅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及治疗,并专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其率领的团队牵头了国家973课题、十一五、十二五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在新抗原的筛选、致病机制及T细胞免疫调控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意义及临床实用的成果。这项研究是团队长期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性研究,同时也拓宽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思路。(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