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揭秘职业试药人:试药一周挣几千 副作用如定时炸弹

  1. 职业试药人

来源:央视 2015-03-26 08:46

有这样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不用“上班”,但却拥有高额的薪水;他们把冒险当成了工作,但高收入的背后却也伴随着悔恨终身的危险,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职业试药人”。他们到底是如何试药的?又有着怎样奇特的经历?试药行业究竟隐藏着多少的利益空间和监管漏洞?《经济半小时》走进“职业试药人”,揭开他们神秘生活的面纱。

有这样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不用“上班”,但却拥有高额的薪水;他们把冒险当成了工作,但高收入的背后却也伴随着悔恨终身的危险,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职业试药人”。他们到底是如何试药的?又有着怎样奇特的经历?试药行业究竟隐藏着多少的利益空间和监管漏洞?《经济半小时》走进“职业试药人”,揭开他们神秘生活的面纱。

一、危险的诱惑:试药一周“轻松”拿到几千元 为挣钱试药人竟公然造假

6月初的一天,在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电图室里,记者看到10多个人正排成一队在等待进行体检,医生的叫号声不绝于耳。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体检,在场的这些人其实都是来应征试药的,他们都看到了一家医药公司招募试药者的广告。这些试药人告诉我们,他们是从网上看到的招募广告,此次所试药品为白蛋白干扰素,还有一个治疗肝类的实验,医生口头上答应付给他们3500元的报酬。

根据规定,每一种新药在批准生产、推向市场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而人体试验一般要经过Ⅰ、Ⅱ、Ⅲ、Ⅳ期,其中Ⅰ期试验要求在健康人群中间进行。尽管这样的工作听上去十分危险,但对不少人来说却充满了诱惑。因为试药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体力或脑力劳动,只是在医院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拿到几千元。记者就认识了这样一位试药人,他是来自北京郊县的一位农民,平时主要靠卖凉皮维生,这次,他是和媳妇一起来的。

为了参加这次试药,他们两口子暂时放下了凉皮生意,他告诉记者,夫妻俩卖凉皮一个月最多能赚五六千块钱,而且十分辛苦,还要和城管捉迷藏。而在医院试药,轻轻松松过一个星期,就比一个月卖凉皮赚得多。这位试药人告诉记者,这两天城管管得有点紧,所以想趁这个机会休息两天。

记者注意到,这些参加试药的人基本都是25岁上下的年轻人,听口音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人是大学生。这些试药者中有的是第一次参加试药,而有的则是经常试药并以此为生的常客。一位小伙子对记者说,之所以选择做试药人,是因为自己“没招了”,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仅靠工资收入的话只能维持生存。

这样的试药体检对于这位小伙子来说司空见惯,他告诉记者,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奔波于各大医院,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赚取试药补偿费。而如果体检通过,他们需要填写一张试药的《知情同意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前来试药体检的人坐在病房里,人手一份《知情同意书》。记者观察到,《知情同意书》类似格式合同,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实验项目的内容介绍,二是对责权利进行约定,三是对试药的风险进行告知;但记者发现,在场的不少试药人却对知情同意书的内容显得并不在乎,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多看,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仿佛只是走个程序。

记者走到一个刚刚签完字的试药人身边,他告诉记者,这些实验有副作用,包括发烧、头痛、浑身乏力等等。但这位试药人似乎并不太害怕,他对记者说,副作用的产生还要看个人体质,自己的体质不错,平常也经常锻炼。

看来,对于可能发生的试药中间的危险性,这些参加试药的人都显得十分淡定。记者一连询问了几名试药人,他们都告诉记者,试药对自己基本上没有影响,甚至有人肯定地告诉记者,副作用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

而就在医院走廊的另一侧,记者发现了另外一组已经通过了体检,正在进行试药实验的试药人,他们已经在医院的病房里呆了七八天了。这位试药人告诉记者,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周期内,他的体重瘦了20多斤。以前的他接近80公斤,现在只有66公斤。

而在另外一间病房,记者看到另一个试药人由于怕冷,用被子紧紧地包裹着自己,而当天北京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三十度,室内的温度也并不低。这位试药人对记者说,自己就算是感冒了也不能吃药,吃药的话需要跟医生申请。

对于这些试药人来说,参与试药不需要任何技能,也不用付出任何体力和脑力,唯一需要的就是他们健康的身体。为了赚更多的钱,有的人甚至会同时在不同的医院参加不同的临床试药实验。这本来是不允许的,但试药人告诉记者,因为目前还没有联网,医院根本发现不了。

按照规定,在一期临床实验中,洗脱期应该有三个月。但对于这些试药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今年26岁的周飞从2011年开始参与试药,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月都会试药一次,两年下来一共赚了三四万块钱。

周飞说,通常情况下,参与项目的时间越久、项目难度越大,试药人获得的回报越多。周飞告诉记者,毒性小一些的试验可以赚1000块钱左右,而治疗心脏或者血管类的药品,以及注射给药的,算下来能赚3000左右。一些毒性更大的药品,如抗癌类药物、激素等,平均下来能有5、6千元的收入。

周飞告诉记者,试药人只有在通过体检后才能试药,但他认识的一些试药人,为了保证自己体检能够顺利通过,不惜对体检结果进行造假。周飞告诉记者,例如有试药人体内转氨酶高,就会事先服用联苯双酯滴丸,吃完之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降下去,但是对于肝脏本身没有一点治疗效果。也就是说,如果试药人在体检前服用了药品,体检的时候肯定查不出来。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实验设计本身的预期,试药人甚至会烧到40多度。

周飞说,像这样造假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通过换取别人的尿液或血液标本,甚至还有的职业试药人用不同的假身份证、年龄信息,来往穿梭于各大医院的实验室,试药的频率之密集让人吃惊。周飞告诉记者,他见过最多的试药人在三个月内同时试了三种药,因为每次试药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期,在间隔期他就会去试别的药,基本上是处在连续试药的状态。

二、试药中介机构:组织严密规模庞大 一家机构拥有近4**资料库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2012年我国共批准各类临床药物研究共704件。正是这些大量新药的问世催生出了职业试药人这个群体。但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试药人其实是要靠中间人的牵线搭桥才能进入这个领域,获得赚钱的机会。那么中间人是如何运作并从中获利的?

在一次采访试药体检的过程中,一位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并没有参加任何体检项目,但却一直跟随着试药人在各个科室中转悠。经过询问,记者才知道,他叫李大明,是这次招募试药者的中介。他告诉记者,今天一共带了12个人过来做试药人。

作为中介,李大明到底能从这次试药中赚多少钱?他不愿意向记者透露。但他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他就开始从事试药人的招募工作,他自称是北京最大试药中介,手下有20多个员工,合作的医院、制药企业多达几十家,而且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拥有数千名试药人的资料库。

记者看到,资料库上的序列号已经排到了3900多号,资料库里的数据非常详细,包括医院、时间、吸烟与否、QQ号、BMI(身体质量指数)、手机、身高、体重、年龄等等。如果有一个试药的项目,李大明所在的中介随时可以和这三千多人取得联系。

通过李大明的这个资料库,记者发现,试药人大多是80后和90后。李大明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每年平均接手70多个试药项目,每个月都会有十几个项目。而每个项目的试药补偿费都不尽相同,年轻人基本上是两千左右一例,老年人则是五千块钱一例。李大明的客户对象主要有三种,医院、药厂以及CRO公司(合同研究公司),这三方谁都可以做甲方,支付给试药方费用。

而事实上,除了从医院、制药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收取报酬,李大明告诉记者,有时候中介也会从试药人身上克扣补偿金,例如医院给五千的话,他们可能会从受试者身上抽取1千、2千甚至更多的钱。

李大明透露,他们和试药人联系主要是通过微信和qq群。试药人在这些qq群里被分类标注,变成了一个个数字符号。李大明向记者展示了微信平台上的试药人信息,包括药物名称、体检时间、入院时间、补偿金额、抽血样本量、试药人基本信息以及报名短信和报名方式,都标注得非常清楚。

在QQ群中,试药人的信息也非常详尽,李大明的QQ群已经有93个,被分成了三个组,光北京实验之家一个QQ群就有500多人。李大明还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机构,在北京大概有五六家。

在另一家试药中介公司,记者看到一间不到200平米的民房已经被改成了办公室,取名为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一名女中介告诉记者,这两天刚好有一个实验,补偿费是4500元。她们上午已经接待了5,6个试药人。中介对记者说,医院方面都有相关的试药项目预算,如果中介公司介绍的健康受试者能够成功入组,他们就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这些大大小小的中介,他们从试药中挣钱,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试药的风险的呢?李大明对记者说,试药的危害是未知的,是药三分毒,但人体有代谢过程,然而风险总是存在的。

三、“刀尖上跳舞”:副作用让试药人悔恨终身 担心定时炸弹随时引爆

尽管李大明向记者坦言,试药充满了危险,但是对于他们和职业试药人来说,试药已经成为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但是就在高收入的背后也伴随着悔恨终身的危险。

在北京一个小区的地下室,记者见到了27岁的何金虎。2009年他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做学徒,每月只有8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非常拮据。2010年的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试药广告。何金虎告诉记者,广告的标题写得特别诱人,“三天2500”。这个广告让何金虎眼前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来到了医院。几天后体检结果出来,何金虎被合格录用,他成了试药队伍新的一员。

何金虎当时感到非常开心,最起码有钱花了。没有几天,何金虎就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试药,拿到了2500元的补偿费,这个钱对他来说挣得非常轻松。慢慢地,何金虎对试药这份工作越来越依赖,惰性一旦培养起来,何金虎便不愿出去再找别的工作。

就这样,何金虎不断在网上搜索各种试药信息,他还加入了许多试药的qq群,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十几次试药,最密集的时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