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黄三文/董莎萌团队发明抗病基因“Plug-in”新策略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1-01 13:36
该研究构建了马铃薯抗病基因资源库,揭示了识别和辅助两类抗病基因在序列和功能上的分化特征,并阐明了它们与具有不同进化潜力的病原菌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
由致病疫霉菌引发的马铃薯晚疫病曾导致爱尔兰马铃薯饥荒,如今仍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大多数晚疫病抗性(R)基因编码核苷酸结合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NLR),但许多已被侵染马铃薯的疫霉菌的快速进化所克服。通过杂交马铃薯育种来部署 R 基因,为防治晚疫病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2025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黄三文院士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董莎萌团队合作(王路遥、李宏博、柯宇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Plug-in Strategy for Resistance Engineering Inspired by Potato NLRom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马铃薯抗病基因资源库,揭示了识别和辅助两类抗病基因在序列和功能上的分化特征,并阐明了它们与具有不同进化潜力的病原菌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利用比较和演化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挖掘出三个新抗晚疫病基因,并在对其抗病机理的深入解析基础上提出了“Plug-in(插件式)”抗病育种新策略,为培育持久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构建了来自 31 个野生马铃薯和 21 个栽培马铃薯基因组的包含 39211 个 NLR 类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组”(NLRome),包括新测序的 7 个对晚疫病具有强抗性的野生马铃薯基因组,充分代表了野生和栽培马铃薯广泛的多样性。这也是目前植物界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抗病基因资源库。
通过挖掘 NLRome,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 Rpi-cph1 基因(其同源基因此前仅在美国黑茄中发现过)和 Rpi-cjm1 基因(一种含 TIR 结构域的晚疫病抗性 NLR)。研究表明,非典型 NLR 整合结构域在 NLRome 中广泛存在。通过追踪其进化轨迹,研究团队鉴定出 Rpi-brk1 基因——该 R 基因通过其重金属相关(HMA)结构域识别致病疫霉菌效应蛋白。实验显示,将 HMA 结构域导入马铃薯 NLR R1 基因能拓宽其抗性谱,提示了结构域“插件”(Plug-in)策略可用于设计抗病性。
这些发现为解决马铃薯晚疫病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案,也为通过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发现抗病基因提供了范式,为抗病基因工程化提供了策略路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